百词典

《葵花》

时间: 2025-04-27 18:04:44

诗句

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

夕同山蕣落,午并海榴燃。

幽馥流珍簟,鲜辉照藻筵。

群芳已谢赏,孤植转成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44

原文展示:

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
夕同山蕣落,午并海榴燃。
幽馥流珍簟,鲜辉照藻筵。
群芳已谢赏,孤植转成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盛开的葵花,它艳丽的花瓣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旁边绿荫环绕。傍晚时分,它与山中的晚霞交融,正午时分则与海边的石榴花相映成辉。芬芳的气息弥漫在珍贵的席子上,鲜艳的光辉照耀着藻席。百花已然凋谢,独独这株葵花引起了我们的怜爱。

注释:

  1. 艳发:艳丽的花朵开放,发出光彩。
  2. 朱光:红色的光辉,指葵花的颜色。
  3. 夕同山蕣落:傍晚时分,葵花与山中的晚霞落日交相辉映。
  4. 午并海榴燃:正午时分,葵花与海边的石榴花相互辉映,呈现出热烈的景象。
  5. 幽馥:细腻而幽雅的香气。
  6. 流珍簟:香气弥漫在珍贵的席子上。
  7. 鲜辉:鲜艳的光辉。
  8. 藻筵:用水藻铺成的席子,表示一种清雅的场景。
  9. 群芳已谢赏:百花都已凋谢,失去了赏识的价值。
  10. 孤植转成怜:这株孤独的葵花反而引起了我们的怜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启(公元 1336- 1373),字季华,号孟云,明代著名的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迁之际。高启以葵花为题材,借自然之美表达个人情感,传递对孤独和珍惜的思考。

诗歌鉴赏:

《葵花》是一首充满生动形象和深刻情感的诗作。诗中以葵花为主角,展现了其在大自然中鲜艳夺目的姿态。在艳丽的色彩与香气中,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葵花的美丽,更能体会到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开头的“艳发朱光里”,直接描绘了葵花的绚丽,仿佛让人置身于阳光明媚的花海中。接下来的“夕同山蕣落,午并海榴燃”则通过对比,将葵花的美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结合起来,展现出花朵在不同光线下的多样魅力。诗中“幽馥流珍簟,鲜辉照藻筵”则传达了花香的芬芳与光辉的灿烂,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宁静的氛围。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群芳已谢赏,孤植转成怜”则带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尽管周围的花朵已然凋谢,但这株孤独的葵花却因此显得更加引人怜惜。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无常,也暗示了人生的孤独与脆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孤独的理解,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艳发朱光里:葵花在阳光下开放,显得色彩鲜艳。
  2. 丛依绿荫边:葵花生长在绿荫环绕的地方,衬托出其美丽。
  3. 夕同山蕣落:傍晚时分,葵花的颜色与山中的晚霞相互辉映。
  4. 午并海榴燃:正午时分,葵花与海边的石榴花一起绽放,形成热烈的对比。
  5. 幽馥流珍簟:香气弥漫在美丽的席子上,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6. 鲜辉照藻筵:明亮的光辉照耀着用水藻做成的席子,营造出清雅的氛围。
  7. 群芳已谢赏:百花都已经凋谢,失去了观赏的价值。
  8. 孤植转成怜:这株孤独的葵花却反而引起了人们的怜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葵花比作其他花卉,展现它的独特。
  • 拟人:通过“孤植转成怜”赋予葵花情感,表现诗人对花的同情。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葵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孤独的感慨。它提醒我们在繁华退去后,仍要珍视那些孤独而美丽的存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葵花:象征着希望、阳光和美丽。
  2. 绿荫:代表着生机与庇护。
  3. 晚霞:象征着短暂的美好与时光的流逝。
  4. 海榴:象征着热情和热烈的生命力。
  5. 香气:代表着内在的美和优雅。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主题,传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艳发朱光里”中的“艳”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
    • B. 幽暗
    • C. 凋谢
    • D. 繁茂
  2. 诗最后一句“孤植转成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愉快
    • B. 绝望
    • C. 同情
    • D. 忧伤
  3. 诗中提到的“海榴”指的是哪种花?

    • A. 玫瑰
    • B. 石榴花
    • C. 菊花
    • D. 牡丹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高启的《葵花》相比,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但更侧重于山水的宁静与哲思。两者都通过自然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但表现手法与主题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金陵杂咏二首 其一 题玉华洞 鹊桥仙 演雅 其一 演雅 演雅 孙武 读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扬榷古今 无长物 凵字底的字 高字旁的字 迢迢千里 削足适履 气字旁的字 包含猎的词语有哪些 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止字旁的字 荡秋千 根开头的成语 南腔北调 整备 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点水的字 警觉 明珠暗投 巨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