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5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5:40
看刈禾
农工亦云劳,此日始告成。
往获安可后,相催及秋晴。
父子俱在田,札札镰有声。
黄云渐收尽,旷望空郊平。
日入负担归,讴歌道中行。
鸟雀亦群喜,下啄飞且鸣。
今年幸稍丰,私廪各已盈。
如何有贫妇,拾穗犹惸惸。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丰收季节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劳动成果的期盼与感慨。农民们辛勤劳作,今天的收获终于到了。他们在田间忙碌,镰刀发出清脆的声音。黄昏时分,天空的云彩逐渐散去,视野开阔。太阳落山时,农民们背着担子回家,路上欢歌笑语。鸟儿们也欢快地啄食,似乎在庆祝丰收。今年的粮食丰收了,家家户户的粮仓都已满盈。然而,仍有一些贫困的妇女在田间拾穗,神情忧愁。
诗中提到的“拾穗”,源自《圣经·旧约·路得记》,讲述了一个贫穷女子在收割后捡拾遗落谷物的故事,反映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作者介绍:高启(公元 1336-1371),明代初期诗人,字季真,号澄怀,擅长诗歌和散文。其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见长,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农业社会,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与情感,表达了对辛勤劳动的赞美与对贫困者的同情。
《看刈禾》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农民在丰收季节的辛勤与欢乐,展现了农村的生机与活力。诗的开篇即以“农工亦云劳”引入,强调农民的辛勤劳动,接着通过“此日始告成”表达收获的喜悦,显示出一幅辛勤耕作后收获成果的美好图景。诗中“父子俱在田,札札镰有声”描绘了家庭团聚在田间劳作的温馨场景,生动体现了农村的和谐与劳动的乐趣。
随着黄昏的来临,诗人通过“日入负担归,讴歌道中行”展现了农民们在忙碌后归家的欢乐与满足。鸟雀的欢歌,象征着丰收的喜悦与自然的和谐。然而,诗的最后一句“如何有贫妇,拾穗犹惸惸”则让全诗的情绪转向,展现了社会的另一面,呼唤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使得读者在感受到丰收喜悦的同时,不禁反思社会的不平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丰收的喜悦以及对社会底层弱者的关怀,展现了人间冷暖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札札镰”的声音是什么?
A. 鸟鸣
B. 行人说话
C. 割禾的声音
D. 风声
今年的收成如何?
A. 非常丰收
B. 较差
C. 一般
D. 没有收成
诗中提到的贫妇在做什么?
A. 收割庄稼
B. 拾穗
C. 回家
D. 唱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启的《看刈禾》与李白的《静夜思》在主题上虽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感悟。高启关注底层农民的辛苦与丰收,而李白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均具有鲜明的个性,展现了各自时代的社会现实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