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吴僧日章讲师赴召修蒋山普度佛事既罢东归送别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9 00:26:36

诗句

万人拥坐听潮音,宝刹曾迂玉驾临。

佛法晓敷三藏秘,帝恩春及九原深。

钟山坐处花频雨,练浦归时树欲阴。

拟问楞伽嗟已别,楚江飞锡暮沉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26:36

原文展示:

万人拥坐听潮音,
宝刹曾迂玉驾临。
佛法晓敷三藏秘,
帝恩春及九原深。
钟山坐处花频雨,
练浦归时树欲阴。
拟问楞伽嗟已别,
楚江飞锡暮沉沉。

白话文翻译:

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静静聆听佛教的教诲,
那座宝贵的寺庙曾经迎接过皇帝的到来。
佛法的奥秘已经向世人阐明,
皇帝的恩德如春风般润泽着九原大地。
在钟山的地方,鲜花盛开,时常伴随着细雨,
而归途的练浦,树木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阴郁。
我想问问楞伽经,已然离别,
楚江的飞锡在夕阳下变得沉沉无光。

注释:

  • 潮音:指佛教的教义声,形容其如潮水般涌来。
  • 宝刹:指寺庙,通常是指著名的佛教寺院。
  • 玉驾:指皇帝的车驾,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 三藏:指佛教经典的三大类,即经、律、论。
  • 九原:古时对大地的称谓,象征广阔的土地。
  • 钟山:指钟山地区,可能是指南京的钟山,风景如画。
  • 练浦:指的是水边的地方,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归途。
  • 楞伽:指楞伽经,是重要的佛教经典之一。
  • 飞锡:指高僧传教或赐福,常用于形容佛法的传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季升,号秋涧,浙江宁波人。他以诗歌闻名于世,作品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常常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高启在送别吴僧日章讲师归途中所作,表达了对讲师的敬仰以及对佛教的信仰。诗中提到的佛事和自然景色,反映出高启对宗教与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佛教活动的场景与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敬仰和对人世间纷扰的淡然。开头以“万人拥坐听潮音”引入,展现出人们对佛教教义的渴望与追求,紧接着提到“宝刹”与“玉驾”,将佛教与皇权的结合表现得淋漓尽致,暗示佛教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接下来的“佛法晓敷三藏秘”则展示了佛教教义的普及,表现出对智慧的追求。而“帝恩春及九原深”则通过春天的意象,象征着皇权的恩泽滋润大地,强调了佛教与国家的关系。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转向自然景物,钟山的花和练浦的树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动人,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最后以“拟问楞伽嗟已别”,表达了对已离去者的思念以及对佛法的追求。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既有对佛教的赞美,也有对自然的感悟,情感深沉而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人拥坐听潮音: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一起,聆听佛教的教义,体现出对佛法的向往与崇敬。
  • 宝刹曾迂玉驾临:这座寺庙曾接待过皇帝,暗示其地位的尊贵。
  • 佛法晓敷三藏秘:佛教的教义已经明晰,向世人揭示了其深奥的智慧。
  • 帝恩春及九原深:皇帝的恩德如春风滋润着大地,象征着统治者的庇佑。
  • 钟山坐处花频雨:钟山的花儿在细雨中绽放,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
  • 练浦归时树欲阴:归途的树木在黄昏时显得阴郁,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情绪。
  • 拟问楞伽嗟已别:心中想要询问楞伽经,但已然与之分离,表达出思念。
  • 楚江飞锡暮沉沉:楚江上飞锡的景象在黄昏时显得沉闷,传递出一种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人拥坐”和“宝刹曾迂”,形成了工整的对称。
  • 意象:佛教、皇帝、自然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丰富的情境。
  • 比喻:将佛法比作潮音,将春天的恩泽与皇权相联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佛教的教义与自然景色展开,表达了对宗教的尊重、对离别的惆怅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流露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体现了人对信仰与自然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潮音:象征佛教的教义与智慧,代表着信仰的力量。
  • 宝刹:佛教的象征,体现了宗教的庄严。
  • 钟山:自然景观,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美好。
  • 楞伽:佛教经典,代表着对智慧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万人拥坐听潮音”说明了什么? a) 人们对佛法的渴望
    b) 人们的聚会
    c) 人们的喧闹
    答案:a

  2. “宝刹曾迂玉驾临”中“玉驾”指的是谁? a) 普通百姓
    b) 皇帝
    c) 高僧
    答案:b

  3. 诗中提到“楚江飞锡暮沉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思念
    c) 兴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之作,同样以自然和人生哲理为主题。
  • 《静夜思》:李白的名篇,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高启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前者更侧重于佛教的信仰与自然的结合,而后者则表现了隐逸生活的恬静与幽远。两者都展现了自然之美,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佛教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元日纪梦 除夕 中堂即事 昼寝觉作 枕上偶成 冬夜步月怀刘悦学先生 处困 省己 即事 改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骨字旁的字 利益均沾 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弋字旁的字 和应 弓字旁的字 包含徂的词语有哪些 心慈手软 家叔 披肝糜胃 瓦字旁的字 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吴光剑 巛字旁的字 引吭高唱 魏紫姚黄 蜕脱 风通道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