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4:20
春尽与友人入裴氏林探渔竿
作者:温庭筠
一径互纡直,茅棘亦已繁。
晴阳入荒竹,暧暧和春园。
倚杖息惭倦,徘徊恋微暄。
历寻婵娟节,剪破苍筤根。
地闭修茎孤,林振馀箨翻。
适心在所好,非必寻湘沅。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尽头,作者与朋友在裴氏林中探寻钓竿的情景。小道弯弯曲曲,杂草丛生。阳光透过荒凉的竹林,温暖而柔和,春园里充满了生机。作者倚杖而息,感到疲惫和羞愧,徘徊在温暖的阳光中,恋恋不舍。为了寻找那美丽的节气,剪断了苍翠的竹根。土地封闭,修长的茎孤零零地立着,树林中余留的竹箨在微风中翻动。作者的心在于所爱的事物,并不一定要去寻找湘水和沅水。
作者介绍:温庭筠(812年-870年),字飞卿,号青溪,唐代诗人,擅长词,尤其以“花间派”著称。他的词清丽俊逸,风雅而富有情感,常表达对美丽事物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尽之际,作者与朋友相约游历,意在表达对春天的留恋和对自然的热爱。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诗中则流露出对春日即将逝去的惆怅。
温庭筠的《春尽与友人入裴氏林探渔竿》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诗作。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作者的心情,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首联以“互纇直”开头,直入主题,勾勒出一条曲折的小径,暗示着人生道路的复杂与多变。接着“晴阳入荒竹”一句,将阳光与荒凉的竹林结合,体现了春天的温暖与自然的恢复生机,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随后,作者倚杖而息,表现出一份疲惫与对春日的留恋。此时,春天的气息似乎在呼唤着他,让他不愿离去。诗中“历寻婵娟节,剪破苍筤根”,则是对美好时节的向往与追寻,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提到“适心在所好,非必寻湘沅”,表达了作者对心灵所向的追求,强调了内心的满足比外在的追寻更为重要。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传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友人相聚的珍惜,同时也反映了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和对自然的热爱,强调了内心的追求与满足,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婵娟节”指的是什么?
诗中“适心在所好”表达了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