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0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8:58
石路泉流两寺分,
寻常钟磬隔山闻。
山僧半在中峰住,
共占青峦与白云。
这首诗描绘了两座寺庙之间的景象: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和潺潺的泉水将它们隔开,钟声和磬音在山中回响。诗中提到的山僧一半居住在中间的山峰上,与青山和白云共同占据了这一片宁静的天地。
这首诗中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山僧”与“青峦”“白云”的意象,体现了道教与佛教文化中的山水观念,传达出隐逸的生活理想。
权德舆,字子直,唐代诗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卒年不详。他以诗名扬,尤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作品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诗人常常游历各地,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这首诗是他在游览天竺和灵隐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这两座寺庙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两座寺庙之间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清幽的追求。开篇的“石路泉流两寺分”以清晰的画面感引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两座寺庙,生动地展现了它们之间的距离和自然的隔阂。接着,诗人用“寻常钟磬隔山闻”来表达寺庙的宁静与神秘,钟声在山间回荡,营造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氛围。这种景象不仅仅是自然的描写,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
诗的后两句“山僧半在中峰住,共占青峦与白云”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讲述了山僧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山僧不仅是隐居者,更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象征。他们与青山、白云共同存在,体现了与世无争的理想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人生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唐代文化中对隐逸生活的追求,给人以宁静的心灵感受。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诗中提到的两座寺庙是:
a) 灵隐寺和天竺寺
b) 释迦寺和法华寺
c) 蓝天寺和白云寺
d) 其他
诗中“山僧”指的是:
a) 在城市生活的人
b) 居住在山中的僧人
c) 旅行者
d) 政治家
诗歌传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忧伤
b) 幸福
c) 向往隐逸生活的宁静
d) 对世俗的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