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5:52
作者: 李攀龙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萧生业本儒术起,稍因读法得其指。
栖息十年白鹿洞,担囊一卷青乌子。
岱宗雄蟠大海滨,衣冠气王中有人。
我家松槚三千树,鞍山东望华不注。
为说干时常轗轲,独怜明主能知遇。
莱芜作簿更谁群,但恨无过范史云。
釜里蠹鱼堪自见,鞭下虫蛆讵忍闻。
看君才岂催科拙,请谒公门非所屑。
藩臣答诏误承恩,翻然遂就迁官列。
匹马悠悠复路岐,即今失意欲何之。
同乡冢宰谙名姓,府掾郎曹伫可期。
萧生的事业本是从儒学开始的,后来因读书得到了启发。
他在白鹿洞栖息了十年,书囊中只带着一卷青乌子的书。
岱宗山雄伟地屹立在大海边,身穿衣冠的王者中也有他这样的才俊。
我家有三千棵松树,鞍山东望却无人关注。
常说干时总是轗轲不前,唯独怜惜明主能识得人才。
在莱芜做簿籍又有谁能与我同群,只恨没有超过范仲淹的名声。
锅里蠹鱼自是能看见,鞭下虫蛆又有谁能忍受。
看你才华怎能催促科举的拙劣,请求拜访公门也并非所愿。
藩臣答旨误承恩,突然便得以迁官列位。
骑马悠悠再走岐路,如今失意又该何去何从。
同乡中的冢宰熟知我的名姓,府中的掾郎曹也可以期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攀龙,明代诗人,生于江苏,工诗文,尤以古诗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政治的关心和对故乡的眷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攀龙送别朋友萧簿之际,表达了对朋友前途的祝福,同时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才华得不到施展的惋惜。
《送莱芜萧簿》是一首承载了深厚情感的送别诗,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思索。诗中通过对比萧生的前途与自己的失意,透露出一种对成功的渴望与对人生无常的无奈。李攀龙利用生动的意象,如“岱宗雄蟠大海滨”,描绘出大自然的壮丽,同时也暗喻着人生的高峰与低谷。通过“松槚三千树”的描写,他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追求的迷茫,反映出诗人心中难以言说的苦闷。整首诗在用词上洒脱而又含蓄,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李攀龙独具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生活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身困境的反思,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表达出一种希望与失落交织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萧生的事业最初是从什么开始的?
诗中提到的“岱宗”象征着什么?
李攀龙在诗中对未来持什么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