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0:34
《哀郢二首》
作者:陆游
远接商周祚最长,
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
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
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恨,
志士千秋泪满裳。
荆州十月早梅春,
徂岁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
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
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
废城霜露湿荆榛。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诗人感叹商周时代的辉煌已逝,北方诸国的争斗加剧了动乱。章华的歌舞曾经热闹,如今却显得凄凉,昔日的云梦沧桑已不复存在。荒草覆盖的故宫,只有孤雁飞起,盗贼在荒冢中藏匿,离骚的愁苦与灵均的遗恨依旧未解,志士们泪湿衣裳,悲痛不已。
荆州的十月,早梅绽放,似乎春意已来,岁月流逝如下坡的车轮。天地无情,壮士的心意被阻隔,江湖自古以来就有羁绊之情。长亭暮色中痛饮,慷慨悲歌,新白发映衬着往昔。想要去哀悼章华,却无处可问,废墟上霜露湿透了荆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恢复国家,诗作多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及个人的理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势衰弱,内有纷争,外有敌国侵扰。陆游以个人的遭遇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系,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忧虑。
陆游的《哀郢二首》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浓烈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故国繁华的追忆。诗中,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悲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悲壮的画面。
首联中,诗人提到“远接商周祚最长”,这是对历史的回顾,商周时期的辉煌与当前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提到的“章华歌舞终萧瑟”,则展现了昔日繁华的衰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描绘了酒后的伤感与对往昔的缅怀,仿佛是在倾诉自己内心的无奈与悲凉。最后一句“废城霜露湿荆榛”更是将整个诗歌推向高潮,废墟上的霜露象征着遗忘与凋零,令人心碎。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现实的反思,表现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个人理想的坚定追求。这种情感不仅反映在诗句中,也深深植根于陆游的一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悲悯的情感为主线,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国家动乱给个人带来的苦痛,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者的情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承载着诗人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测试:
陆游生活在什么时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章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繁华与兴盛
C. 战争
D. 个人情感
诗中提到的“离骚”是谁的作品?
A. 李白
B. 杜甫
C. 屈原
D. 白居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这些作品都表现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亡国之痛的感慨,主题与陆游的《哀郢二首》相似。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都深受时代影响,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陆游的《哀郢二首》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个人情感,而杜甫的《春望》则着重于对现实困境的直面与描绘。两者在风格上虽有不同,但都传达了深厚的爱国情怀与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