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子瞻延生观后山上小堂》

时间: 2025-05-01 02:03:06

诗句

谢公游意未能厌,踏尽登山屐齿尖。

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

岩花寂历飘琼片,庭桧萧疏漏玉蟾。

帝子莫归人不见,微风细雨自开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3:06

原文展示:

谢公游意未能厌,踏尽登山屐齿尖。
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
岩花寂历飘琼片,庭桧萧疏漏玉蟾。
帝子莫归人不见,微风细雨自开帘。

白话文翻译:

谢公的游兴似乎还未满足,登山的鞋底已经磨得尖尖的。
古老的殿宇深邃幽静,香炉的烟雾轻轻升起,显得格外清翠。
山岩上的花朵静静飘落,像琼瑶的片片;庭院中的柏树稀疏,透过它能看到明月。
帝子(指汉武帝的爱妃王嫱)再也不回归,人们也看不见他,微风细雨中,帘幕轻轻打开。

注释:

  • 谢公:指谢安,东晋时期的名士,以游山玩水著称。
  • 屐齿尖:屐是木屐,齿是底部的尖端,形容登山时鞋子的磨损。
  • 杳杳:深远、幽暗的样子。
  • 香炉烟翠:形容香炉中香烟缭绕,色彩让人感到清新、高远。
  • 琼片:美玉的碎片,形容花瓣轻飘的样子。
  • 玉蟾:玉制的蟾蜍,象征月亮。
  • 帝子: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帝王或美人,常用来代表美好的事物或人。
  • 开帘:诗句中指微风和细雨将帘幕轻轻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与兄长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善于诗词,风格洒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游览后山小堂时,灵感来源于对自然景色的感悟。诗中折射出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山水之美与内心世界的和谐。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次韵子瞻延生观后山上小堂》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及人生态度的诗作。全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写,折射出诗人对人间神仙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开篇“谢公游意未能厌,踏尽登山屐齿尖。”,以谢公游山的形象引入,表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不断探索的精神;而“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则呈现出一种神秘、静谧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幅仙境画卷之中。

接下来的“岩花寂历飘琼片,庭桧萧疏漏玉蟾。”,通过对自然细致入微的描写,诗人将花瓣与月亮结合,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的相融。最后一句“帝子莫归人不见,微风细雨自开帘。”,则是对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的感叹,微风细雨中,似乎隐藏着不尽的思绪与感伤。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又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人文情怀与自然观的结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谢公游意未能厌:谢公游玩的情趣似乎没有满足,表明诗人对游览的热情。
  2. 踏尽登山屐齿尖:形容在山上行走的辛劳,脚下的木屐已被磨损。
  3. 古殿神仙深杳杳:古老的殿宇深邃而幽静,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4. 香炉烟翠起纤纤:香烟缭绕,轻盈飘散,象征着清新和高远。
  5. 岩花寂历飘琼片:山岩上的花瓣静静飘落,描绘出一种恬静的美。
  6. 庭桧萧疏漏玉蟾:庭院中的松柏稀疏,透过它可以看到明月,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7. 帝子莫归人不见:提到帝子的离去,表达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
  8. 微风细雨自开帘:微风细雨轻轻掀起帘幕,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作琼片,增添了诗的美感。
  • 拟人:微风与细雨被描绘成有意图的存在,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场景。
  • 对仗:如“香炉烟翠”和“岩花寂历”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人们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谢公:象征着高雅的生活与人文情怀。
  • 香炉:代表着恬静与灵性。
  • 岩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脆弱。
  • 玉蟾:象征着明月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谢公游意未能厌”中“厌”的意思是: A. 满足
    B. 讨厌
    C. 忍耐
    D. 渴望

  2. “香炉烟翠起纤纤”中“纤纤”指的是: A. 细小轻盈
    B. 幽深
    C. 冷清
    D. 繁茂

  3. 诗中提到的“帝子”指的是: A. 汉武帝的爱妃
    B. 仙人
    C. 名士
    D. 诗人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诗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山中杂诗》:王维的诗作,描绘山中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 vs. 《次韵子瞻延生观后山上小堂》
    • 前者描绘了晨曦中的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后者则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对神仙境界的追求,两者在主题与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苏辙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早发 新楼诗二十首·重台莲 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长庆三年)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 朱槿花 悯农二首 峡州 山家 客有问东武名胜者略举示意 赠姜勉中昆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彐字旁的字 进侵 拨拨 己字旁的字 诚恐诚惶 匹似 弃智遗身 父字头的字 儿字旁的字 力蹙势穷 微妙玄通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石沉海底 凵字底的字 一见倾心 包含箬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