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9:56
仙游潭
潭深不可涉,潭小不通船。
路断游人止,龙藏白沫旋。
翦藤量水短,插石置桥坚。
桥外居民少,躬耕不用钱。
这潭水深得不能涉足,潭面小得无法通船。
路途在此中断,游人无处可去,只有龙在水中翻腾,白沫四溅。
用刀剪下藤条来测量水的深度,石头搭成的桥非常坚固。
桥外居住的人很少,他们在田里耕作,完全不需要花钱。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弟弟,以诗词和散文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辙的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描绘的仙游潭是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的哲思。
《仙游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借助潭水的深邃和狭小、行路的断绝,以及居住在此的农民的朴实生活,苏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开篇即以“潭深不可涉,潭小不通船”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潭水的特点,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中写到“路断游人止”,暗示了此地的孤寂与清幽,游人无法继续前行,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接下来的“龙藏白沫旋”则赋予了潭水以灵动的生命,白沫的翻腾增添了一种动态美,使得静谧的潭水生机勃勃。随后,诗人用“翦藤量水短,插石置桥坚”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农民的智慧和勤劳。结尾“桥外居民少,躬耕不用钱”则将主题引向简朴的田园生活,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不仅是自然的美,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恬淡生活的珍视,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自然与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赞美。通过描绘仙游潭的美丽景象,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潭深不可涉”表达了什么意境?
诗中提到的“桥外居民少”的原因是什么?
诗人通过“躬耕不用钱”想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比,苏辙的《仙游潭》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理想,但《桃花源记》更侧重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而《仙游潭》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田园生活的赞美。两者都展现了隐逸的生活情趣,但表达的侧重点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