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3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7:36
次韵吴厚秀才见赠三首
作者: 苏辙
骚人思苦骨岩岩,百里携诗相就谈。
故作微词挑迁客,不嫌春雨湿归衫。
少年旧喜登高赋,老病今成见敌惭。
问我近来谁复可,对君聊拟诵周南。
久欲归田计未成,羡君负郭足为生。
躬耕不用千钟禄,高卧谁知万里征。
已觉安闲真乐事,可怜辛苦尽浮名。
隐居便作江南计,为觅佳山早寄声。
一卷新诗锦一端,掉头吟讽识芳酸。
哀歌永夜悲牛角,朗咏扁舟笑杏坛。
间发笙簧犹可拟,弃捐斤斧定知难。
继君高韵君应笑,咀嚼归途久据鞍。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开头的“骚人思苦骨岩岩”意在描述诗人的苦闷和思绪。而“百里携诗相就谈”则表现出诗人对友谊和诗歌交流的渴望。接下来的句子提到“故作微词挑迁客”,指的是诗人试图以轻松的言辞来调侃那些离乡背井的人,尽管“春雨湿归衫”,却也无所谓。
“少年旧喜登高赋,老病今成见敌惭”,此句反映了诗人从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变成如今的惭愧与无奈。“问我近来谁复可,对君聊拟诵周南”则是对友人的问候,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孤独感。
接下来的部分,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尽管“久欲归田计未成”,却羡慕朋友的自由生活。“躬耕不用千钟禄”,显示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最后几句则是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以及对高尚理想的追求。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兄苏轼并称“苏轼、苏辙”。他在政治上曾任职于朝廷,后因政治失意而隐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此诗作于苏辙与友人吴厚秀才交流时,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隐居的向往,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浮名的厌倦。
苏辙的《次韵吴厚秀才见赠三首》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比年轻和年老的心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就以“骚人思苦骨岩岩”引入,诗人以“骚人”自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生活的感悟。接着,他提到与友人“百里携诗相就谈”,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交流的渴望,形成了诗中温暖而又沉重的基调。
而“少年旧喜登高赋,老病今成见敌惭”则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年轻时的傲气与理想逐渐被现实的无奈所取代。诗人在此处流露出一种自嘲和无奈的情感,反映出人生的转变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在后面的部分,诗人表达出对隐居田园生活的向往,“躬耕不用千钟禄,高卧谁知万里征”,将简单而真实的生活与高官厚禄的浮华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对名利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隐居生活以及诗歌创作,构建出一个理想的生活状态,展现出对自由与真实的追求。最终,诗人在感慨中留下了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不屈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厌倦,展现了他对高尚理想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
此诗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苏辙
C. 杜甫
D. 李白
诗中的“骚人思苦”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苦闷
C. 愤怒
D. 满足
“躬耕不用千钟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渴望功名
B. 追求简单生活
C. 对金钱的贪婪
D. 不在乎生活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苏辙的诗在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上更为深刻和细腻,反映了对于人生的哲理思考,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自然的描写和田园生活的宁静。两位诗人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