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4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3:58
原文展示:
鸟道见狼烟,元戎正急贤。 图书借朋友,吟咏入戈鋋。 山色城池近,江声鼓角连。 不应夸战胜,知在檄蛮篇。
白话文翻译:
在狭窄的山路上看到了狼烟,元帅正在紧急招募贤才。 将图书借给朋友,吟咏之声融入兵戈之中。 山色与城池相映,江水声与鼓角声相连。 不应夸耀战胜,而应知道这是在征讨蛮族的檄文中。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清新自然、抒情见长。此诗可能是在描述一位侍御(官职名)赴剑南(今四川一带)任职或参与军事行动时的情景。
创作背景: 唐代剑南地区常有边患,此诗可能是在描述一位官员或将领赴剑南参与军事行动,诗人以此表达对其的送别和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狭窄山路上的狼烟、元帅急召贤才的场景,展现了战事的紧迫感。诗人借图书与朋友,吟咏入戈鋋,表达了文人即使在战乱中也不忘学问与诗意的情怀。山色城池近,江声鼓角连,通过对自然与战争声音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最后两句提醒不应夸耀战胜,而应关注檄文中的使命,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事的紧迫和文人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对和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鸟道”指的是什么? A. 宽阔的道路 B. 狭窄险峻的山路 C. 平坦的大道 答案:B
诗中的“狼烟”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事紧急 C. 节日庆典 答案:B
诗中的“戈鋋”象征什么? A. 学问 B. 战场 C. 友情 答案:B
诗中的“檄蛮篇”指的是什么? A. 和平协议 B. 军事命令或宣战书 C. 文化交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