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李廓侍御赴剑南》

时间: 2025-05-02 20:43:58

诗句

鸟道见狼烟,元戎正急贤。

图书借朋友,吟咏入戈鋋.

山色城池近,江声鼓角连。

不应夸战胜,知在檄蛮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3:58

原文展示:

鸟道见狼烟,元戎正急贤。 图书借朋友,吟咏入戈鋋。 山色城池近,江声鼓角连。 不应夸战胜,知在檄蛮篇。

白话文翻译:

在狭窄的山路上看到了狼烟,元帅正在紧急招募贤才。 将图书借给朋友,吟咏之声融入兵戈之中。 山色与城池相映,江水声与鼓角声相连。 不应夸耀战胜,而应知道这是在征讨蛮族的檄文中。

注释:

  • 鸟道:形容山路狭窄险峻。
  •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战事紧急。
  • 元戎:主帅,指军队的高级指挥官。
  • 戈鋋:兵器,这里指战场。
  • 檄蛮篇:征讨蛮族的檄文,即军事命令或宣战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清新自然、抒情见长。此诗可能是在描述一位侍御(官职名)赴剑南(今四川一带)任职或参与军事行动时的情景。

创作背景: 唐代剑南地区常有边患,此诗可能是在描述一位官员或将领赴剑南参与军事行动,诗人以此表达对其的送别和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狭窄山路上的狼烟、元帅急召贤才的场景,展现了战事的紧迫感。诗人借图书与朋友,吟咏入戈鋋,表达了文人即使在战乱中也不忘学问与诗意的情怀。山色城池近,江声鼓角连,通过对自然与战争声音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最后两句提醒不应夸耀战胜,而应关注檄文中的使命,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鸟道见狼烟”,通过“鸟道”与“狼烟”的对比,突出了战事的紧急和道路的险峻。
  • 次句“元戎正急贤”,表明元帅正在紧急招募贤才,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 第三句“图书借朋友”,展现了即使在战乱中,文人也不忘学问与友情。
  • 第四句“吟咏入戈鋋”,将吟咏与战场相结合,表达了文人的诗意与战场的残酷。
  • 第五句“山色城池近”,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第六句“江声鼓角连”,通过声音的描绘,增强了战争的氛围。
  • 最后两句“不应夸战胜,知在檄蛮篇”,提醒不应夸耀战胜,而应关注檄文中的使命,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

修辞手法:

  • 对比:如“鸟道”与“狼烟”的对比,突出了战事的紧急和道路的险峻。
  • 象征:如“狼烟”象征战事紧急,“戈鋋”象征战场。
  • 对仗:如“山色城池近,江声鼓角连”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事的紧迫和文人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对和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鸟道:狭窄险峻的山路。
  • 狼烟:战事紧急的象征。
  • 戈鋋:战场的象征。
  • 山色:自然景色的描绘。
  • 江声:自然声音的描绘。
  • 鼓角:战争声音的描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鸟道”指的是什么? A. 宽阔的道路 B. 狭窄险峻的山路 C. 平坦的大道 答案:B

  2. 诗中的“狼烟”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事紧急 C. 节日庆典 答案:B

  3. 诗中的“戈鋋”象征什么? A. 学问 B. 战场 C. 友情 答案:B

  4. 诗中的“檄蛮篇”指的是什么? A. 和平协议 B. 军事命令或宣战书 C. 文化交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战乱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 王昌龄的《出塞》: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

诗词对比:

  • 顾非熊的《送李廓侍御赴剑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但顾非熊的诗更多地融入了战事的紧迫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顾非熊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

相关查询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送潘歙州 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 其三 新开坟路 送师厚归南阳会天大风遂宿高阳山寺明日同至 和晚花 和介甫明妃曲 定号依韵和禹玉 田家四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鸡零狗碎 美中不足 包含缆的词语有哪些 六膳 耽延 刀叉 齒字旁的字 生荣没哀 蹈规循矩 乳头香 瓦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游刃有余 驹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