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3:56
送人之天台
李洞〔唐代〕
行李一枝藤,云边晓扣冰。
丹经如不谬,白发亦何能。
浅井仙人境,明珠海客灯。
乃知真隐者,笑就汉廷征。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天台山的情景。诗中提到,行李上有一根藤条,清晨的云边仿佛在敲打冰雪。若是丹经没有错,那么即使白发苍苍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浅井的仙人境地,明珠般的海客灯光闪烁。由此可见,真正的隐者,在汉朝的征途上也会微笑面对。
李洞,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隽永,常带有道教哲理,体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本诗创作于送别朋友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往天台山的祝福与期许,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送人之天台》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结构紧凑,意境深远。诗的开头以“行李一枝藤”引入,展现了旅途的轻便和简朴,紧接着描绘清晨时分,云雾缭绕,意境清新。整首诗透露出一种道家哲学的思想,强调修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丹经如不谬,白发亦何能”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悟,即使年华已逝,若能修道成仙,白发又算什么呢?这种豁达的态度使得诗歌具有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浅井仙人境,明珠海客灯”,描绘了理想中的隐士生活,既有清幽的居所,又有璀璨的灯光,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结尾“乃知真隐者,笑就汉廷征”更是将隐者与世俗的对立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正的隐者面对世俗的纷扰,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淡然与平和。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体现了道教哲学中追求自然与内心宁静的思想。
诗中提到的“行李”是指什么?
A. 书本
B. 行囊
C. 食物
D. 朋友
“白发亦何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老年的惋惜
B. 对修道的信心
C. 对世俗的向往
D. 对人生的无奈
“明珠海客灯”中的“明珠”象征什么?
A. 价值
B. 生活的美好
C. 感情的真挚
D. 友谊的珍贵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李洞的《送人之天台》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洞更强调隐士的生活与世俗的对立,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心境的交融。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自然美,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