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槐广落第归扬州》

时间: 2025-05-01 01:50:10

诗句

下第常称屈,少年心独轻。

拜亲归海畔,似舅得诗名。

晚对青山别,遥寻芳草行。

还期应不远,寒露湿芜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0:10

原文展示:

送槐广落第归扬州
下第常称屈,少年心独轻。
拜亲归海畔,似舅得诗名。
晚对青山别,遥寻芳草行。
还期应不远,寒露湿芜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落第的朋友槐广的慰问与祝福。落第后,常常感到屈辱,但年轻时心境依然轻松。拜访亲人后,返回海边,似乎像舅舅一样得到了诗名。傍晚时分告别青山,远远寻找芳草。期待未来不再遥远,寒露已湿润了芜城。

注释:

  • 下第:指科举考试未中,落第。
  • 常称屈:常常感到屈辱、失落。
  • 少年心独轻:年轻人心态轻松自在。
  • 拜亲:拜访亲人。
  • 海畔:海边。
  • 似舅得诗名:指像舅舅一样有成就。
  • 青山别:告别青山。
  • 芳草行:寻找芬芳的草地。
  • 寒露:秋天露水寒冷的表现。
  • 芜城:指城市景象的萧条。

典故解析:

  • 科举制度:唐代的科举制度是士人出仕的重要途径,落第对士人打击极大。
  • 青山与芳草:青山象征着高远,芳草则代表生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韦应物与槐广的友谊深厚之时,槐广落第归家,表达对朋友的关心与鼓励,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科举制度的期望与失落。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落第书生的心境与情感。诗人在开头指出落第后的屈辱感,然而在年轻的心态下,仍能保持轻松。这种对比突显了年轻人面对挫折时的乐观态度。接着,诗人描写了拜访亲人后返回故乡的情景,暗示了家庭和亲情在困境中的重要性。告别青山,寻找芳草,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向往逐渐浮现,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以“寒露湿芜城”结束,既有对秋天的描绘,也隐含着对城市繁华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下第常称屈:表达落第的失落感。
    2. 少年心独轻:年轻人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
    3. 拜亲归海畔:回家探亲,回归故土的情感。
    4. 似舅得诗名:对成功的向往与憧憬。
    5. 晚对青山别:告别青山,象征着对故乡的留恋。
    6. 遥寻芳草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7. 还期应不远:期待未来的希望。
    8. 寒露湿芜城:描绘秋天的景象与城市的萧条。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青山”和“芳草”比喻理想与追求。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面对挫折仍要保持乐观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人性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着理想与希望,代表追求的目标。
  • 芳草:象征着美好与生机,代表未来的美好生活。
  • 寒露:象征着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少年心独轻”表达了什么? A. 对科举的厌倦
    B. 年轻人的乐观态度
    C. 对家庭的依赖
    D. 对青山的怀念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寒露湿芜城”中的“寒露”象征着____

  3.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落第的同情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对 / 错

答案:

  1. B
  2. 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韦应物与王维的诗歌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人的关怀,但韦应物更侧重于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七言赠杨乐道建茶 相逢行 送宏上人住保宁寺 送钱思权 王若水石榴枇杷图 其一 题陕府同判衙吏隐亭 仇儒造妖言 介翁见示诞孙志喜之作次韵三首 其一 杂感八首 其一 澎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蒙袂辑屦 寸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积沙成塔 一步三摇 金碧辉煌 凤楼龙阙 爪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体元居正 西姥 铸此大错 临危不顾 包含者的成语 捕影捞风 父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