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浣溪沙(道情)》

时间: 2025-05-02 18:28:02

诗句

已断因缘莫更寻。

寻时烦恼不如心。

从今休听世间音。

鸾梦渐随秋水远,鹤情甘伴野云深。

隔楼花月自阴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8:02

原文展示:

已断因缘莫更寻。
寻时烦恼不如心。
从今休听世间音。
鸾梦渐随秋水远,
鹤情甘伴野云深。
隔楼花月自阴阴。

白话文翻译:

已经断了的因缘就不要再去寻找了。
追寻的时候带来的烦恼不如心中自得。
从今往后不再去听世间的喧嚣。
梦中的鸾鸟渐渐随秋水而远,
我甘愿陪伴那远处的云朵。
隔着楼阁的花月显得更加幽暗。

注释:

  • 因缘:指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常用来形容恋爱或情感的关系。
  • 更寻:再去寻找。
  • 烦恼:心中的忧虑和苦闷。
  • 世间音:指世俗的声音或喧闹。
  • 鸾梦:梦中的美好事物,鸾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象征美好。
  • 秋水:秋天的水,常用来象征清澈、宁静。
  • 鹤情:鹤代表高洁、孤独的情怀。
  • 野云深:远处的山野与云层,象征一种幽静的环境。
  • 阴阴:形容幽暗、阴沉的样子。

典故解析:

“鸾梦”与“鹤情”均源自中国古代文化传统,鸾与鹤都是象征高洁的鸟类,常用于表达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隔楼花月”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法触及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埙(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其诗风清新,常以抒情见长。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事,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情感纠葛已断的时刻,表达了对过去关系的释然与对未来宁静生活的向往。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选择放下烦恼,追求内心的平和。

诗歌鉴赏:

《浣溪沙(道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通过对因缘的思考与心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诗的开头“已断因缘莫更寻”,直接表明了作者对过去情感关系的释怀,表达了对已逝去的缘分的不再追寻。这里的“因缘”不仅指爱情,还可以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揭示了人生无常的哲理。

接下来的“寻时烦恼不如心”,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宁静比外在的追求更为重要。作者选择不再听世间的喧闹,显现出一种对浮华世界的超脱态度。此时,诗人将目光转向自然,利用“鸾梦”和“秋水”展现了心灵的远离与超然,象征着一种清澈而宽广的心境。

最后两句“隔楼花月自阴阴”则是对环境的描绘,远离喧嚣的生活中,楼阁间的花与月又透出一种幽暗的美感,仿佛在映衬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构建出一个超越尘世烦扰的理想境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断因缘莫更寻:已结束的缘分,不要再去追寻。
  2. 寻时烦恼不如心:追求时所带来的烦恼,比不上内心的平静。
  3. 从今休听世间音:从今往后,不再倾听世俗的喧嚣。
  4. 鸾梦渐随秋水远:梦中的美好似鸾鸟般,渐渐随秋水远去。
  5. 鹤情甘伴野云深:愿意陪伴那高洁的鹤,融入深邃的云野。
  6. 隔楼花月自阴阴:楼阁间的花月显得格外幽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中的鸾鸟”比喻为美好的理想,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拟人:通过“鹤情甘伴”赋予鹤以情感,使其成为诗人理想生活的伴侣。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隔楼花月”与“阴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过去情感关系的释然与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超然的重要性,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因缘: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内涵丰富。
  • 鸾梦:象征美好、理想的追求,寓意深远。
  • 秋水:象征宁静与清澈,反映内心的淡泊。
  • 鹤情:象征高洁的理想,体现诗人对纯净情感的向往。
  • 花月:代表自然之美,含有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因缘”最可能指代什么? A. 友情
    B. 恋情
    C. 亲情
    D. 所有关系

  2. “从今休听世间音”中的“音”是指什么? A. 声音
    B. 音乐
    C. 俗事的喧嚣
    D. 自然之声

  3. 诗中“鸾梦”象征什么? A. 现实
    B. 理想与美好
    C. 梦境
    D. 遗憾

答案:

  1. D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与刘埙的《浣溪沙》均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辛弃疾在激烈的情感中更显豪情,而刘埙则在宁静中展现了超然的心态。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其情感更为细腻和凄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情感与意象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酬郑侍御秋夜见寄 奉送杜侍御还京(一作杜中丞,一作林中丞) 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 赠沛禅师 送徐大夫赴南海 赠老将 送王相公赴幽州 萼岭四望 寄刘员外长卿 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涪皤 淫音 癫头癫脑 韋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包含挽的词语有哪些 冰消冻释 如蚁附膻 轻民 丿字旁的字 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鼎字旁的字 金章紫绶 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接风洗尘 鹤知夜半 避殃 倒八字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