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8:23
补史十忠诗
作者: 刘埙 〔宋代〕
坤维拓提封,形胜古天府。
血战五十秋,零落馀八柱。
江南传箭急,谁暇此回顾。
落日古渝城,杖钺乃甚武。
天东甑虽堕,吾自强支拄。
渡泸躬讨逆,归来战弥苦。
萧条下夔门,机阱伏中路。
咄咄快敌仇,谁欤掩抔土。
哀哉关西雄,国亡犹不负。
同时督军将,腰金插双虎。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历史场景与悲壮的战斗经历。诗的开头提到大自然的广阔和古老的天府之地,随之而来的却是经历了五十年的激烈战争,最终只剩下八根支柱。江南的箭声急促,谁还有时间去回顾过去的事情?落日西沉,古老的渝城显得格外雄壮。尽管面对困难,我仍然要努力支撑。渡过泸水,亲自讨伐叛逆,回来的时候战斗依旧艰辛。夔门下的萧条,与敌人暗藏的陷阱让我感到不安。面对敌人的威胁,谁又会为我们掩埋尸体?哀叹关西的英雄,即使国家已经灭亡,他们依然没有辜负自己的信念。同时指挥军队的将领,腰间插着双虎金印,显示出他们的威武与忠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埙,字廷杰,号懋庵,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感著称。其作品常涉及国家兴亡与英雄气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多次遭遇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补史十忠诗》是刘埙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感慨。全诗以大地的广阔为开篇,接着通过对战斗惨烈的描述,展现了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诗中“血战五十秋”一句,强烈地表达了岁月的无情与战争的残酷。通过“零落馀八柱”,诗人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出国家的衰败与英雄的孤独。江南的箭声急促,透露出战斗的迫切与无奈。
落日映照下的古渝城,既是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也是对现状的无奈。诗人在面对艰难困苦时展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了坚韧不拔的意志。通过对夔门险阻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地理的险恶,更映射出当时社会环境的复杂与危险。最后,哀叹英雄的忠义与国家的沦陷,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切反思与对未来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战士的英勇与忠诚,抒发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现实的思考,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忠诚为主题,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英烈的敬仰。通过对战斗的描绘,展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与不屈的勇气,传达出深切的爱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血战五十秋”意指什么?
A. 战斗持续了五十年
B. 战斗只持续了一年
C. 战斗没有结束
D. 战斗结束了
“落日古渝城”中的“古渝城”象征什么?
A. 美丽的城市
B. 历史的沧桑
C. 战斗的胜利
D. 人民的安居
诗中提到的“掩抔土”意味着什么?
A. 为死者填土
B. 埋藏财富
C. 掩盖过去
D. 保护家园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补史十忠诗》的诗意及其历史背景,同时通过互动学习加强对诗词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