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3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35:38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持节还家未白头,有亲八十更何求。
又须急诏登天去,不为寒乡尽岁留。
四著儒冠甘送老,数经奇运得销忧。
拟登碣石临朝日,浩荡沧溟没白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郑祠部的送别之情。诗人说:带着节令回家时,自己尚未老去,身边还有八十高龄的亲人,自己还有什么可以奢求的呢?不过,还是希望能接到急诏,去做官,不愿在寒冷的乡村中度过漫长的岁月。虽然四十岁时戴上了文官的帽子,也甘愿送走自己的年岁,经历了许多奇特的运气,心中的忧虑得以消解。诗人希望能攀登碣石,迎接朝阳,浩浩荡荡地在大海中,消失在白鸥之下。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以仲,号止庵,生于宋代,是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秀雅清新,善于抒发内心情感,常常融入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陈师道送别朋友郑祠部之际,表达了对亲情、友情和人生理想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情怀和对官场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郑祠部的送别,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渴望。诗的前两句强调了诗人尚未老去,身边还有亲人在,反映出对家庭的眷恋与责任感。同时,诗人又表现出对仕途的渴望,希望能够得到急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壮阔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整体来看,诗中既有对亲情的珍视,也有对仕途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邃而又开阔的意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亲情的珍视、对仕途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盼,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持节”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乡村的态度是?
“碣石”在诗中象征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