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4:53
寒窗冷砚欲生尘,
短枕长衾郤自亲。
老子形骸从薄暮,
先生意气尚青春。
覆杯不待回丹颊,
危坐犹能作直身。
城郭山林两无得,
暮年当复几沾巾。
在寒冷的窗前,冷冷的砚台上似乎要积起尘埃,
短小的枕头和长长的被子让我感到格外亲近。
老年的身体在黄昏时分逐渐虚弱,
但我的志向和情操依然充满青春。
即使杯子翻覆,也不需要等待红润的脸庞,
即使坐得很直,心中依然可以保持清明。
在城镇和山林之间,我一无所获,
到了暮年,泪水又会流下多少次呢?
作者介绍:陈师道(生卒年不详),字惟良,号东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冬夜,诗人受到友人寄来的书信启发,表达了自己在寒冷季节中的孤独感与内心的执着。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夜的寒冷和孤独,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通过“寒窗冷砚”与“短枕长衾”展现了诗人孤独的读书生活,冷清的环境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孤寂。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老年和青春的反思,尽管身体逐渐衰老,但内心的理想和激情依然保持着年轻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中“覆杯不待回丹颊”的意象丰富,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淡然,似乎在暗示享乐与失落之间的哲思。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流泪的可能性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宿命感。这首诗整体上表现了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坚守,具有深邃的哲理意味和浓厚的个人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环境、身体、理想的描写,表达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对理想不屈不挠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寒窗冷砚”描述的环境主要是?
A. 温暖的房间
B. 寒冷的读书环境
C. 热闹的街道
“老子形骸从薄暮”中的“老子”指的是?
A. 其他人
B. 自己
C. 诗人朋友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担忧?
A. 未来的幸福
B. 暮年的泪水
C. 青春的流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陈师道的这首诗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感受,而杜甫则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