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5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57:56
寄怀家叔时官黎平
作者:陈文烛 〔明代〕
音书南望暮云低,
官舍萧萧对五溪。
衡雁北来飞不尽,
不知曾过夜郎西。
全诗翻译:
我望向南方,看到暮云低垂,心中思念亲友的音信;
在官舍中感到萧条,眼前是五溪的景色。
大雁从北方飞来,飞翔不息,
不知它们是否曾经飞过夜郎的西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文烛,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在诗歌上有一定的成就。其作品多表现感情细腻,语言优美,注重自然景观的描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在黎平任官期间,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官舍孤独生活的感慨。时代背景上,明代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使得许多文人产生了对故土和亲友的眷恋情怀。
这首《寄怀家叔时官黎平》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首联“音书南望暮云低”中,诗人通过望向南方的暮云,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音信不通的焦虑与无奈。这里的“暮云”不仅是景物的描述,更是情感的象征,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沉重。
次联“官舍萧萧对五溪”描绘了诗人所在的官舍的孤寂景象,五溪的存在则是与自然相连的表现,揭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不满。这里的“萧萧”给人以冷清的感觉,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第三联“衡雁北来飞不尽”通过飞来飞去的大雁象征着思念的无尽和不息,表达了时间和空间的无情。最后一句“不知曾过夜郎西”则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思索,夜郎作为一个遥远的地名,象征着对故乡的模糊记忆和思念的深远。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孤独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展现了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音书南望”中的“音书”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诗歌
C. 文章
D. 歌曲
“衡雁北来”中的“衡雁”指的是什么动物?
A. 企鹅
B. 大雁
C. 海鸥
D. 麻雀
诗中提到的“夜郎”代表什么?
A. 一个城市
B. 一种情感
C. 一种动物
D. 一个古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尽管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陈文烛的作品更多地关注于官场的孤独与自然的描写,而李白则以更为直接的情感表达来抒发思念之苦。两者风格迥异,但都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深邃与对故土的眷恋。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