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6:59
赠入内供奉僧
李洞 〔唐代〕
内殿谈经惬帝怀,
沃州归隐计全乖。
数条雀尾来南海,
一道蝉声噪御街。
石枕纹含山里叶,
铜瓶口塞井中柴。
因逢夏日西明讲,
不觉宫人拔凤钗。
这首诗描绘了内殿中僧人讲经的场景,深得皇帝的欢心,而我却有归隐的打算,感到与此格格不入。天南海北,几只小鸟飞来,外头的蝉鸣声打扰了御街的宁静。石枕上纹路像山里树叶,铜瓶里塞满了井水和柴火。因缘夏日的明朗,我无意中发现宫女们竟然拔下了凤钗。
作者介绍:李洞,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以清新自然和对生活的思考著称。作为一名僧人,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佛教元素,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态度。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繁荣,文化昌盛。诗人身处内殿,目睹僧人的讲经,激起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当时宫廷生活的疏离感。
这首《赠入内供奉僧》通过诗人对内殿讲经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的内心挣扎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中前四句描绘了僧人在宫殿中谈经的情景,表现了僧人与皇帝之间的融洽关系,而诗人却感到不自在,显示出他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矛盾。后四句则借助自然景象与生活细节,映射出诗人对于宁静与自然的向往。特别是“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不仅抒发了夏日的慵懒气氛,也隐约流露出对宫廷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由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对比,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李洞以其清新的语言与深刻的思考,向读者传达了对内心平静与自然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崇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宫廷生活的疏离感,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思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李洞生活在哪个朝代?
“石枕纹含山里叶”中的“山里叶”比喻什么?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