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2:1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2:17:12
题咸阳楼
唐代:李洞
晚亚古城门,凭高黯客魂。
塞侵秦旧国,河浸汉荒村。
客路飏书烬,人家带水痕。
猎频虚冢穴,耕苦露松根。
墙外峰粘汉,冰中日晃原。
断碑移作砌,广第灌成园。
北马疑眠碛,南人忆钓湓。
桥闲野鹿过,街静禁鸦翻。
滩鼓城隍动,云冲太白昏。
标衣多吕裔,荷锸或刘孙。
吊问难知主,登攀强滴樽。
不能扶壮势,冠剑惜乾坤。
在古老的城门前,我凭高望远,心中感到一阵沉重的忧郁。边塞侵入了秦朝的旧国,黄河浸润了汉朝的荒村。旅途上,我看到书信的余烬飘荡,人家门前留下了水的痕迹。猎人时常出入空荡荡的坟墓,农人辛苦地耕作,露水浸湿了松根。墙外的山峰依稀连着汉朝的遗迹,冰中日光闪烁在原野上。断碑被移作了墙基,宽阔的院落被灌溉成了园林。北方的马儿在沙砾中似乎在睡觉,南方的人们怀念着钓鱼的日子。桥上闲适的野鹿经过,街道静悄悄的,鸦雀难以翻飞。滩边的鼓声传来,城隍显得生机勃勃,云雾中太白星光暗淡。标着吕氏衣服的人很多,拿着锄头的或是刘氏的后代。吊唁时难以找到主人,登高时强忍着酒杯的滴落。无法扶持壮大的气势,剑冠下对乾坤感到惋惜。
作者介绍:李洞,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思考,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洞游览咸阳楼时,反映了他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在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后,咸阳作为秦朝的古都,留下了许多历史的痕迹,而这些痕迹又与眼前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题咸阳楼》是一首通过描绘历史景观,表达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的诗作。全诗以咸阳城楼为起点,通过对周围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沧桑而又充满历史感的画面。开篇的“晚亚古城门,凭高黯客魂”便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忧伤的氛围中,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伤。
诗中多处提到的古代遗迹,如“塞侵秦旧国,河浸汉荒村”,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诗人通过“客路飏书烬,人家带水痕”的描写,表现了在历史长河中,个体的渺小与无奈。接着,通过“猎频虚冢穴,耕苦露松根”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艰辛。
全诗在意象上也颇具特色,墙外的峰峦、冰中的日光、北马的沉睡,南人对钓鱼的怀念,都在无形中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人文情怀的空间。诗的结尾部分,诗人感慨“不能扶壮势,冠剑惜乾坤”,表达了对当下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在对历史的深思中达到高潮,留下强烈的思考与回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古城咸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对故国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惋惜。在古老与现代的对比中,诗人展现了一种沧桑与感伤的情感基调,令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凭高黯客魂”的意思是:
A. 站高处感到快乐
B. 站在高处感到忧伤
C. 站高处看到美景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北马疑眠碛”指的是:
A. 马在水中
B. 马在沙砾中似乎在沉睡
C. 马在草原上
答案:B
“吊问难知主”中的“吊问”指的是什么?
A. 吊唁时询问
B. 吊着问
C. 吊起问题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唐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