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日隐居官舍感怀》

时间: 2025-04-30 17:34:57

诗句

风吹烧烬杂汀沙,还似青溪旧寄家。

入户竹生床下叶,

隔窗莲谢镜中花。

苔房毳客论三学,雪岭巢禽看两衙。

销得人间无限事,江亭月白诵南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34:57

原文展示:

春日隐居官舍感怀
作者: 李洞 〔唐代〕

风吹烧烬杂汀沙,还似青溪旧寄家。
入户竹生床下叶,隔窗莲谢镜中花。
苔房毳客论三学,雪岭巢禽看两衙。
销得人间无限事,江亭月白诵南华。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日子里,我隐居在官舍中,心中感慨万千。
微风吹动着烧过的草地和沙滩,仿佛回到了我旧时寄居的青溪旁。
走进门,竹子在床下生长出新叶,窗外的莲花在镜子中凋谢。
苔藓覆盖的房间里,客人们探讨着三种学问,雪山上的鸟儿在两座衙门间飞翔。
我忘却了人间的种种烦恼,在江边的亭子里,月光皎洁,诵读着《南华经》。

注释:

字词注释:

  • 烧烬: 烧过后剩下的灰烬。
  • 杂汀沙: 小岛和沙滩。
  • 青溪: 指青色的小溪,象征着故乡。
  • 床下叶: 指竹子在床下长出的新叶。
  • 镜中花: 窗外的莲花倒映在镜子中,意在表达美好而又短暂的事物。
  • 三学: 指儒、道、佛三家学问。
  • 雪岭: 雪山,象征着高远和清冷。
  • 南华: 指《南华经》,道教经典。

典故解析:

  • 南华经: 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作者老子所作,强调道家思想的真理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达隐居生活的惬意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日的隐居生活,反映了诗人对昔日生活的怀念,以及在官舍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淡泊。时代背景是唐代社会相对繁荣,但诗人选择隐居,追求内心的平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隐居为背景,展现了李洞对于自然和人事的思考。诗中描绘的意象如“风吹烧烬”、“竹生床下叶”、“莲谢镜中花”等,均传达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淡泊,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逃避。通过细腻的观察,诗人将周围的景物与内心的感受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苔房毳客论三学”拓宽了诗意的深度,暗示了在隐居生活中,诗人和朋友们对学问的探讨,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而“销得人间无限事”则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淡然态度,反映了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最后一联“江亭月白诵南华”将整个诗意升华,月光皎洁之下,诗人以《南华经》的智慧滋养心灵,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对道理的追求与自然的融合,为诗歌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哲学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吹烧烬杂汀沙: 描述微风拂过烧尽的草地和沙滩,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怀旧的氛围。
  2. 还似青溪旧寄家: 通过青溪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3. 入户竹生床下叶: 细致描绘隐居环境,表现自然的生机和宁静。
  4. 隔窗莲谢镜中花: 体现了美好事物的短暂,增强诗的感伤之情。
  5. 苔房毳客论三学: 反映隐居生活的文化氛围,展示诗人对学问的热爱。
  6. 雪岭巢禽看两衙: 描绘自然与人事的和谐,表达对高远环境的向往。
  7. 销得人间无限事: 表达对世俗烦恼的超脱,显示诗人心灵的宁静。
  8. 江亭月白诵南华: 以月光和经典作结,升华了全诗的哲学意蕴。

修辞手法:

  • 比喻: “镜中花”比喻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 对仗: 各联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通过生动的描绘使自然物象充满生机。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反映出道家思想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 象征着自由与自然的力量。
  2. 青溪: 代表故乡和怀念。
  3. : 象征坚韧和清雅。
  4. : 代表纯洁与美好。
  5. : 体现隐逸生活的安静与淡泊。
  6. 雪岭: 反映高远与清冷的境界。
  7. : 象征宁静和思考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溪”象征什么?
    A. 自然之美
    B. 诗人的故乡
    C. 忧伤的回忆
    答案: B

  2. “销得人间无限事”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A. 失落
    B. 超脱
    C. 幸福
    答案: B

  3. 诗人的隐居生活带给他的是什么?
    A. 繁忙
    B. 宁静
    C. 繁华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贾岛《题李凝幽居》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 也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但更侧重于山水的意境。
  • 孟浩然《春晓》: 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生命的感悟,主题更偏向于生机。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李洞诗文研究》
  3. 《道教经典解读》

相关查询

乌夜啼 乌夜啼·露华洗天天随水 乌夜啼 其二 乌夜啼 其一 乌夜啼 乌夜啼 乌夜啼(秋兴) 乌夜啼 乌夜啼 寿茹母七十词 乌夜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黑越越 衣不盖体 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桀畤 矛字旁的字 硬伤 包含针的词语有哪些 車字旁的字 下情上通 貝字旁的字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懈骨 牙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阿意苟合 海禁 鸟惊鱼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