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3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34:57
春日隐居官舍感怀
作者: 李洞 〔唐代〕
风吹烧烬杂汀沙,还似青溪旧寄家。
入户竹生床下叶,隔窗莲谢镜中花。
苔房毳客论三学,雪岭巢禽看两衙。
销得人间无限事,江亭月白诵南华。
春天的日子里,我隐居在官舍中,心中感慨万千。
微风吹动着烧过的草地和沙滩,仿佛回到了我旧时寄居的青溪旁。
走进门,竹子在床下生长出新叶,窗外的莲花在镜子中凋谢。
苔藓覆盖的房间里,客人们探讨着三种学问,雪山上的鸟儿在两座衙门间飞翔。
我忘却了人间的种种烦恼,在江边的亭子里,月光皎洁,诵读着《南华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达隐居生活的惬意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日的隐居生活,反映了诗人对昔日生活的怀念,以及在官舍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淡泊。时代背景是唐代社会相对繁荣,但诗人选择隐居,追求内心的平和。
这首诗以春日隐居为背景,展现了李洞对于自然和人事的思考。诗中描绘的意象如“风吹烧烬”、“竹生床下叶”、“莲谢镜中花”等,均传达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淡泊,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逃避。通过细腻的观察,诗人将周围的景物与内心的感受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苔房毳客论三学”拓宽了诗意的深度,暗示了在隐居生活中,诗人和朋友们对学问的探讨,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而“销得人间无限事”则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淡然态度,反映了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最后一联“江亭月白诵南华”将整个诗意升华,月光皎洁之下,诗人以《南华经》的智慧滋养心灵,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对道理的追求与自然的融合,为诗歌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哲学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反映出道家思想的影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青溪”象征什么?
A. 自然之美
B. 诗人的故乡
C. 忧伤的回忆
答案: B
“销得人间无限事”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A. 失落
B. 超脱
C. 幸福
答案: B
诗人的隐居生活带给他的是什么?
A. 繁忙
B. 宁静
C. 繁华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