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

时间: 2025-05-10 06:28:51

诗句

细雨霏霏入暮斜,楚天秋色淡蒹葭。

塞鸿远度三三节,篱菊初开九九花。

勿问轻风欺短发,且将樽酒酌闲衙。

去年树下登高处,湖水烟波几渡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28:51

原文展示:

细雨霏霏入暮斜,楚天秋色淡蒹葭。
塞鸿远度三三节,篱菊初开九九花。
勿问轻风欺短发,且将樽酒酌闲衙。
去年树下登高处,湖水烟波几渡赊。

白话文翻译:

细雨轻轻飘洒,暮色渐浓,楚地的天空映照出淡淡的秋色,芦苇轻轻摇曳。大雁在空中飞过,划出三三两两的队形,篱笆边的菊花也开始绽放,正值九九重阳。不要问这轻风是否在捉弄我的短发,且把酒杯举起,在闲适的氛围中饮酒畅谈。回想去年在那棵树下登高的情景,湖水的烟波依旧,似乎还在继续流淌。

注释:

  • 细雨霏霏:细雨如丝,轻柔飘洒的样子。
  • 暮斜:傍晚时分,阳光斜照的状态。
  • 楚天:指的是楚国(今湖北一带)的天空。
  • 蒹葭:指芦苇,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 塞鸿:指的是北方的鸿雁。
  • 三三节:形容大雁成群飞行的样子,每组三只或三只以上。
  • 九九花:指的是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菊花盛开。
  • 樽酒:酒杯,古人用来饮酒的器具。
  • 闲衙:指悠闲的环境或场合。

典故解析:

“九九重阳”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和健康,常常在此时人们登高赏菊、饮酒作乐。此诗提到了过去的登高经历,暗含对岁月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辅(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出身于士族,学识渊博,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时节,正值秋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同时表达了对往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享受。

诗歌鉴赏:

《九日》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色与人情的诗,诗人在细雨纷飞的傍晚,描绘出楚天的淡秋色和摇曳的芦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大雁的飞行和初开的菊花则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诗中“勿问轻风欺短发,且将樽酒酌闲衙”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洒脱态度,尽管身处于秋天的萧瑟之中,诗人却选择以酒会友,享受当下的闲适。最后一联中,诗人回忆去年的登高经历,更加渲染了时间的无情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带有淡淡的忧伤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反思,展现了秋天的韵味与人生的哲思,令人感受到一种既美丽又惆怅的情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雨霏霏入暮斜:描绘了傍晚时分细雨飘洒的景象,给人一种柔和而静谧的感受。
  • 楚天秋色淡蒹葭:表现出秋天的天空和芦苇,呈现出一种孤寂与清冷的气氛。
  • 塞鸿远度三三节:描绘大雁飞行的情景,象征着迁徙和离别,暗含时间的流逝。
  • 篱菊初开九九花:提到菊花的开放,暗示重阳节的到来,象征着生命与长寿。
  • 勿问轻风欺短发:抒发一种对外界干扰的无所谓,表达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 且将樽酒酌闲衙:强调在忙碌生活中寻找宁静与快乐。
  • 去年树下登高处:回忆过往的美好时光,带有怀旧情绪。
  • 湖水烟波几渡赊:描绘湖水的波光粼粼,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珍贵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细雨霏霏”形象地比喻细雨轻柔的状态。
  • 对仗:如“塞鸿远度三三节”与“篱菊初开九九花”,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 拟人:如“轻风欺短发”,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怀、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生活的从容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雨:象征着秋天的温柔与思念。
  • 楚天:代表诗人心中理想的归属地。
  • 菊花:象征长寿、坚韧与高洁的品格。
  • 大雁:象征离别与游子心情,传递时间流逝的感慨。
  • 湖水:象征着时间的流动和心中无尽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九”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2. “细雨霏霏”中的“霏霏”意指:

    • A. 雨下得很大
    • B. 雨下得很小
    • C. 雨停了
  3. 诗人回忆去年在什么地方登高?

    • A. 山顶
    • B. 树下
    • C. 河边

答案:

  1. B. 重阳节
  2. B. 雨下得很小
  3. B. 树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登高壮观》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登高壮观》:同样是描写登高的豪情,强调视野的开阔与壮丽的自然景色。
  • 杜甫《登高》:则更多地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沉重。

这两首诗与《九日》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思考,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又各有不同,值得读者深入比较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黄公辅考论》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送别诗 奉和齐竟陵王郡县名诗 数名诗 当对酒 述行诗 四色诗 四色诗 四色诗 四色诗 拟古四色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雨字头的字 傍观冷眼 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门字框的字 凿空取办 白字旁的字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緑惨红愁 常年累月 竖结尾的成语 瑕玷 臼字旁的字 尠尠 打开头的成语 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禾字旁的字 无缚鸡之力 兴福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