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寓因胜寺有怀晚上人渡江未归》

时间: 2025-05-07 06:34:27

诗句

上人九月过开沙,门掩虚庭白日斜。

好是重阳最相忆,隔墙无路看黄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4:27

原文展示

上人九月过开沙,
门掩虚庭白日斜。
好是重阳最相忆,
隔墙无路看黄花。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的重阳节,上人(高人)曾经来到开沙,
如今门已关上,空荡荡的庭院里,白昼渐渐西斜。
重阳节是最值得怀念的日子,
但墙隔着看不到,只有黄花在远处盛开。

注释

  • 上人:指高人或有德之人,此处指的是作客的人。
  • 九月:指农历九月,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
  • 开沙:地名,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
  • 虚庭:空旷的庭院,形容清静。
  • 重阳:指重阳节,象征长寿与吉祥。
  • 黄花:通常指菊花,重阳节时人们会赏菊。

典故解析

重阳节源于古代的“重阳”习俗,因其在农历九月初九,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节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重阳即两重的阳气,寓意长寿与繁荣。在这一天,赏菊、登高是传统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崧,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期间,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对节日的感慨,反映出一种孤独而又美好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九日寓因胜寺有怀晚上人渡江未归》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思乡情怀和对友人的怀念。开篇以“上人九月过开沙”引入,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勾勒出一个清晨的场景,诗人似乎在回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接着“门掩虚庭白日斜”描绘出一种孤独的氛围,空荡的庭院和逐渐西斜的阳光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紧接着,诗人提到重阳节是最让人怀念的日子,表达了对节日的珍视与对过往时光的思念。而最后一句“隔墙无路看黄花”则蕴含着一种无奈与惆怅,墙壁隔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虽然可以看见黄花的美丽,却无法亲近。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运用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人九月过开沙:引入时间与场景,表明重阳节的到来和对过往的回忆。
  2. 门掩虚庭白日斜:描绘庭院的空旷与孤寂,突显诗人内心的孤独。
  3. 好是重阳最相忆:重阳节的回忆与情感的升华,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4. 隔墙无路看黄花:墙壁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无法亲近的无奈之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门掩虚庭”与“白日斜”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黄花象征着重阳与长寿,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回忆,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隔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花:象征重阳节,代表长寿与吉祥。
  • 虚庭:象征空旷与孤独,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上人”指的是谁?

    • A. 朋友
    • B. 高人或有德之人
    • C. 诗人自己
  2. 重阳节在农历的哪一天?

    • A. 七月十五
    • B. 九月初九
    • C. 十月初一
  3. 诗中提到的“黄花”通常指什么花?

    • A. 玫瑰
    • B. 菊花
    • C. 荷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对节日的思念与对亲人的挂念,但其情感更加直接和强烈,而刘崧的作品则更显淡然与孤独,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崧研究》
  •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演变》

相关查询

春晚 自笑 喜得建茶 春近山中即事三首 其三 晓起折梅 夏日 访客至西郊 斋中读书罢有感 故山葛仙翁丹井有偃松覆其上夭矫可爱寄题 题韩运盐竹隐堂绝句三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滋的成语 恩绝义断 染化而迁 龈龈计较 牛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耐格 蜕故孳新 走字旁的字 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月亏 曹锟 暗淡无光 半文不白 鹿字旁的字 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兀字旁的字 半低不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