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4:28
霜云明净海山隈,一岁登临始此回。
堂上寿觞淋浪满,栏边佳菊似疑开。
故乡情味人人好,今日荣恩节节来。
正是秋风洗烦暑,力将衰飒上高台。
霜白的云彩明净地映照着海山的角落,每年登高的时节又来到了。
堂上的寿酒满溢,欢庆的气氛如同海浪般涌动;栏边的菊花似乎也在争相开放。
故乡的情怀人人都喜欢,今天的荣光与恩典一层层地涌来。
正是秋风吹散了夏日的烦躁,借着这股力量,我又登上了高台。
本诗主要与重阳节(九月九日)相关,重阳节有登高的传统,象征着避灾祈福。菊花在重阳节时盛开,因而被视为长寿的象征。诗中提到的“寿觞”和“佳菊”均为节日庆祝的元素,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与友情。
作者介绍:蔡襄(1043-1126),字君谦,号涧溪,宋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及政治家。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感受节日的氛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诗中融合了庆祝、思乡等情感,展现出浓厚的节日气息。
《九日许当世以诗见率登高》是一首描绘重阳节登高的古诗,诗人蔡襄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喜庆与自然的美丽。开篇以“霜云明净海山隈”描绘秋天的天空,给人以清新明朗之感,接着用“一岁登临始此回”表达了年复一年的传统习俗,令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节日的恒常。
诗中提到的“堂上寿觞淋浪满”和“栏边佳菊似疑开”,通过对比,体现了节日的热闹与自然的美丽。尤其是“佳菊似疑开”,传达了菊花在重阳节时的盛开,象征着长寿与吉祥,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
在后面两句中,诗人借助“故乡情味人人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人们在节日中共享欢乐、共庆团圆的美好愿望。最后一句“力将衰飒上高台”则寓意着即使衰老,也要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深厚的人情味,展现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传递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令人感受到诗词的魅力与深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重阳节的登高习俗,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人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与浓厚的人情味,展现了节日的喜庆,传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亲情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生命的珍视
C. 节日的喜庆
D. 以上皆是
“霜云明净海山隈”中的“霜云”指的是什么季节的云?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中提到的“佳菊”象征什么?
A. 美丽
B. 长寿
C. 喜庆
D. 凄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