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夜达萧关》

时间: 2025-05-02 21:40:05

诗句

扰扰浮梁路,人忙月自闲。

去年为塞客,今夜宿萧关。

辞国几经岁,望乡空见山。

不知江叶下,又作布衣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0:05

原文展示:

扰扰浮梁路,人忙月自闲。去年为塞客,今夜宿萧关。辞国几经岁,望乡空见山。不知江叶下,又作布衣还。

白话文翻译:

繁忙的浮梁路上,人们忙碌而月亮自在。去年我作为边塞的客人,今夜在萧关过夜。离开国家已经多年,望着家乡只能看到远山。不知道江边的叶子落下时,我又将穿上布衣回家。

注释:

  • 扰扰:形容繁忙、纷乱。
  • 浮梁路:指繁忙的道路。
  • 塞客:指边塞的旅客。
  • 萧关:古代边关名,位于今甘肃省。
  • 辞国:离开国家。
  • 望乡:思念家乡。
  • 江叶下:指秋天江边的树叶落下。
  • 布衣:指平民的服装,这里指回归平民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武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边塞诗为主,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作为边塞旅客时所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人忙与月闲的景象,展现了边塞生活的繁忙与孤独。诗中“去年为塞客,今夜宿萧关”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而“辞国几经岁,望乡空见山”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无奈。最后两句“不知江叶下,又作布衣还”预示了诗人可能即将结束边塞生活,回归平民生活,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扰扰浮梁路,人忙月自闲”:通过对比人忙与月闲,展现了边塞生活的繁忙与孤独。
  • “去年为塞客,今夜宿萧关”: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
  • “辞国几经岁,望乡空见山”: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无奈。
  • “不知江叶下,又作布衣还”:预示了诗人可能即将结束边塞生活,回归平民生活。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人忙与月闲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拟人:将月亮拟人化,赋予其自在的特性。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边塞生活的繁忙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浮梁路:象征繁忙的边塞生活。
  • 萧关:象征边塞的孤独与艰辛。
  • 江叶下:象征秋天的到来和生活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扰扰浮梁路”中的“扰扰”是什么意思? A. 安静 B. 繁忙 C. 孤独
  2. 诗中“今夜宿萧关”中的“萧关”位于哪里? A. 甘肃省 B. 陕西省 C. 河北省
  3. 诗中“又作布衣还”中的“布衣”指什么? A. 贵族服装 B. 平民服装 C. 军装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感慨。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与于武陵的《秋夜达萧关》:都表达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武陵的诗作。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边塞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边塞诗的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寓(六首) 小重山 放歌行 竹枝歌 其十 雨中杂诗四首 其一 送赵元举之奉化州学正 秋怀 其五 为戴起之题猿鸟图 忆昔二首 其二 漫成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沐的成语 单人旁的字 阴窅 执守 一理贯之 毫毛斧柯 雷咆 宝盖头的字 立刀旁的字 包含戛的成语 赃盈恶贯 在色之戒 倒八字的字 三框儿的字 锡砚 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旃戎 相继而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