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6:15
次韵蚤蚊
范成大
羽虫么魔塞区寰,
造化胡为弗疾顽。
长养污泥草木处,
纵横大地山河间。
夜声雷动人力屈,
秋喙花开天理还。
但愿江湖无白鸟,
何须金鼎铸神奸。
这首诗描绘了蚊虫的无处不在,感叹自然的无情与顽固。它们在污泥和植物中滋生,横行于山河之间。夜晚的虫鸣声如雷,令人的力量显得无能为力。秋天的花开似乎在宣示天理的回归。诗人希望江湖上没有白鸟,认为不需要用金鼎铸造神鬼的阴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蚊虫,反映对人世间烦扰与痛苦的思考,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次韵蚤蚊》通过对蚊虫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无情与生命的顽强。诗中“羽虫么魔塞区寰”,一开始便揭示了小虫子占据各个角落的景象,暗指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接下来的句子“造化胡为弗疾顽”,则对自然的无情表示疑惑,似乎在质疑自然为何要如此顽固不化。
接着,诗人转向广阔的自然场景,提到“长养污泥草木处,纵横大地山河间”,这让人感受到生命力的旺盛和自然的广阔。此时,诗人似乎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悲观。
在后面的描绘中,“夜声雷动人力屈”,虫鸣声如雷,突显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而“秋喙花开天理还”则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认同,似乎暗示着即使生活中有诸多烦扰,最终自然的法则会回归。
最后,诗人以“但愿江湖无白鸟,何须金鼎铸神奸”结束全诗,表现出对人世间纷争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范成大不仅展示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蚊虫的描写,反映了自然的无情与人类的无奈,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烦扰的思考。
“羽虫”指的是哪类生物?
诗中提到的“金鼎”象征什么?
“夜声雷动”表明了什么?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次韵蚤蚊》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