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6:02
薄宦三年别,穷途百感侵。
飘零余老泪,飞动失雄心。
暂共烽边隐,曾劳泽畔吟。
新诗留石镜,激烈总哀音。
在薄弱的官职上离别已有三年,
艰难的旅途使我百感交集。
漂泊不定的我流下老泪,
心中的雄心也随之飞散。
暂时隐居于烽火边缘,
曾在泽边吟唱诗篇。
如今的新诗留给石镜,
激烈的情感尽显哀伤之音。
诗中提到的“烽边”可指历史上烽火台用来传递战争信息的地方,常与战乱、动荡的历史背景联系在一起,表现诗人对时局的感慨与无奈。
作者介绍:黎庶焘,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及历史变迁,风格清新而深邃,常以诗抒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离开官场,遭遇困境之际,表达了他对离别、漂泊及对理想的失落感。
这首诗《伯庸从兄自楚北归里赋呈其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因薄宦而产生的忧伤与无奈。开头两句直接点出离别和艰难的处境,言辞恳切,令人感同身受。接下来的“飘零余老泪,飞动失雄心”,更是将诗人的失落情绪推向高潮,流露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情对比。
“暂共烽边隐”中的“烽”字,带有战乱的象征,暗示了历史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渺小。最后两句则转向对新诗的留存,象征着即便在逆境中,诗人仍渴望通过文字传达情感与理想,尽管“激烈总哀音”,仍不乏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在困境中对未来的期望。
诗词测试:
“薄宦三年别”中的“薄宦”指的是:
A. 高官厚禄
B. 微薄的官职
C. 退休后的生活
D. 出国留学
诗中“飘零”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无奈
C. 平静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黎庶焘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家庭的忧虑。两者都反映了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但情感表达与焦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