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1:10
《抚孤行》
作者:郑燮 〔清代〕
十年夫殁扃书簏,
岁岁曝书抱书哭。
缥缃破裂方锦纹,
玉轴牙签断湘竹。
孀妇义不卖藏书,
况有孤雏是遗腹。
四壁涂鸦嗔不止,
十日索墨五日纸。
学俸无钱愧塾师,
线脚针头劳十指。
镫昏焰短空房黑,
儿读无多母长织。
败叶走地风沙沙,
检点儿眠听晓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寡妇在丈夫去世后十年的孤独生活。她每天都在书房中翻阅和怀念丈夫的书籍,直到书本泛黄破损。虽然生活艰难,她并不打算出售藏书,尤其是还有一个孩子是丈夫的遗腹子。四周的墙壁上贴满了涂鸦,表达着她无尽的怨恨和无奈。她的收入微薄,甚至连给老师的学费都感到愧疚,手指因缝补孩子的衣物而变得粗糙。夜晚,油灯昏暗,房间一片漆黑,只有孩子在读书,母亲则在一旁默默织布。窗外的败叶随风飘落,她静静地听着清晨的鸟鸣,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晚号郑板桥,清代著名画家、诗人和书法家。他以“诗、书、画”三绝而闻名,尤其在山水画和花鸟画方面造诣深厚。郑燮的诗风以写实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常常关注民生与社会现实。
《抚孤行》是郑燮在失去妻子或亲人后,感受到生离死别的痛苦而写的诗。诗中通过描绘寡妇的生活,反映出社会的无情与个体的孤独。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动荡的时期,作者通过个人的悲痛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切和深思。
《抚孤行》以清丽的笔调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一个母亲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她在丧夫十年后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寡妇对于书籍的依恋,不仅是对逝去丈夫的追忆,更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依恋。她的生活困窘,往日的富足已成记忆,眼前只剩下繁重的家务和对孩子的责任。郑燮通过对书籍、墨水、纸张等细节的描绘,突出寡妇内心的苦楚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角色中的被动与无奈。诗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表现了人性的脆弱和坚韧。
整首诗通过对比、意象的运用,展示了母亲与孩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尽管生活艰辛,母亲仍然不愿意出卖丈夫的藏书,更不愿意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诗的结尾以自然的声音——晓鸦,作为背景,给人以一种宁静而又悲凉的感觉,仿佛在提醒我们在孤独中寻找希望。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孤独与坚韧的深刻反思,表现了在生活困境中,个人如何坚持情感与责任的执着。通过寡妇的视角,展现了对逝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奈。
《抚孤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郑燮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扃书簏”指的是?
A. 打开书箱
B. 关闭书箱
C. 阅读书籍
D. 写书信
诗中“学俸无钱愧塾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愧疚
C. 快乐
D. 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