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4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42:01
老樵夫,自砍柴,
捆青松,夹绿槐,
茫茫野草秋山外。
丰碑是处成荒冢,
华表千寻卧碧苔。
坟前石马磨刀坏,
倒不如闲钱沽酒,
醉醺醺山径归来。
一位老樵夫自己砍柴,
捆绑着青松,夹着绿槐,
在茫茫的野草和秋山之外。
丰碑只是在荒冢之处,
华表高耸却卧在碧绿的苔藓上。
坟前的石马已经磨损坏了,
倒不如闲着钱去买酒,
醉醺醺地沿着山路归来。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内容多描写田园生活和个人情感。他以“道情”系列诗闻名,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道情十首》是郑燮在晚年写的,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透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表现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郑燮的《道情十首》其二,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位老樵夫的生活情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的开头通过“老樵夫,自砍柴”展现了一种勤劳的形象,紧接着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青松和绿槐的意象传达了生命的活力,而“茫茫野草秋山外”则营造了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人生的思考,丰碑和华表的意象象征着人们对死亡和历史的追忆,但却在荒凉中显得无力。郑燮用“倒不如闲钱沽酒”表达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反映出他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生活的享受。最后一句“醉醺醺山径归来”则是一种自由自在的归属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我内心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豁达和洒脱,表达了老樵夫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体现了郑燮对生命的深刻见解和感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展现一种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作者通过对老樵夫的描绘,体现了在自然中寻求安宁与快乐的哲学,鼓励人们放下对物质的追求,享受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诗中“老樵夫”是指什么职业?
“丰碑”和“华表”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