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不食姑》

时间: 2025-05-01 14:43:53

诗句

衣以青为色,谓如天骨青。

近年全不食,饮水自通灵。

心信生狂语,清羸改俗形。

半空仙乐奏,曾向静中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43:53

原文展示

赠不食姑
衣以青为色,谓如天骨青。
近年全不食,饮水自通灵。
心信生狂语,清羸改俗形。
半空仙乐奏,曾向静中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或修道者,他的衣服是青色的,仿佛是天上那种纯净的青色。近年来他完全不再进食,只靠饮水维持生命,似乎与世隔绝,通达灵性。他的内心充满了信念,虽然他看上去清瘦,但却改变了世俗的形态。在半空中,仙乐的声音响起,他曾在宁静的时刻聆听过。

注释

  • 衣以青为色:指衣服的颜色是青色,青色在古代常与高洁、清雅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 天骨青:形容一种极为纯粹的蓝色,常用来比喻非凡的气质。
  • 全不食:表示不再进食,隐喻远离世俗生活。
  • 饮水自通灵:只饮水而能保持灵性,暗示一种超凡的生活状态。
  • 心信生狂语:心中充满信念,可能会说一些狂妄之语,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 清羸改俗形:形容修行者看上去清瘦,已脱离了世俗的外表。
  • 半空仙乐奏:指在空中有仙乐的声音,表现了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 曾向静中听:曾经在宁静的时候,倾听那种美妙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作品著称。他的诗歌多涉及隐逸生活,反映了对自然和心灵自由的向往。徐照的作品常常融合了道家和禅宗的思想,体现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徐照对隐逸生活的深切思考之时,可能是在他与世隔绝的状态下,感受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种诗歌的产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是对当时繁华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赠不食姑》是徐照对隐士生活的深刻描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修道者的高洁品格和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中“衣以青为色”不仅突显了隐士的清雅,更是象征着他对世俗的超脱与追求。在“近年全不食,饮水自通灵”中,诗人通过对饮水的描写,强调了灵性的维持与世俗物质的割舍,体现了道教追求的“无为而治”思想。

此外,诗中提到的“心信生狂语”则揭示了修行者内心的真实与坦诚,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清瘦的体态和“改俗形”的描述,暗示了修道者在外形和精神上的双重转变。在最后两句“半空仙乐奏,曾向静中听”中,诗人把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美和内心的平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展现了徐照作为宋代文人的独特风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衣以青为色:隐士的衣服色彩象征着清高和脱俗。
  2. 谓如天骨青:将衣服的颜色比作天上纯粹的青色,强调其非凡。
  3. 近年全不食:表明他已完全远离世俗的饮食,追求精神的超脱。
  4. 饮水自通灵:仅以水为生,体现出他与自然的和谐。
  5. 心信生狂语:内心的信仰强烈,可能会说一些非凡之语。
  6. 清羸改俗形:外貌虽清瘦,但内心已脱离世俗的束缚。
  7. 半空仙乐奏:在空中有仙乐的声音,暗示着一种超然的境界。
  8. 曾向静中听:曾在宁静的状态下聆听那种音乐,体现内心的平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衣以青为色”将衣服与天骨青相比,突出其高洁。
  • 拟人:仙乐似乎在半空中奏响,赋予了乐曲生命。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如“清羸改俗形”和“心信生狂语”,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隐士的超然生活、内心的信仰和对世俗的逃避,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和灵性之间关系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繁华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色:象征高洁、清雅的品格。
  • :代表生命的源泉,与灵性相连。
  • 仙乐:象征超凡境界的美好与宁静。
  • 狂语:隐士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衣以青为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世俗的追求
    • B. 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 C. 对物质的渴望
  2. 诗中“近年全不食”代表了隐士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追求奢华
    • B. 远离世俗
    • C. 关注饮食健康
  3. “半空仙乐奏”中的“仙乐”象征什么?

    • A. 物质享受
    • B. 超凡的境界
    • C. 人际关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的优雅与宁静。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宁静。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赠不食姑》虽然题材相似,均探讨隐逸生活的美好,但徐照的作品更侧重于灵性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关注个人情感的流露和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情感上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与中国古代诗歌》

相关查询

送诸暨裴少府(公先人,元相公判官) 卧病别郑锡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江上喜逢司空文明 赠赵神童 襄阳曲 夜寻司空文明逢深上人因寄晋侍御 杂歌 旅次岐山得山友书却寄凤翔张尹 杂曲歌辞。荆州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从同 革字旁的字 包含喃的词语有哪些 关山迢递 劝誉 举直措枉 拨乱反治 父字头的字 抱火卧薪 彐字旁的字 昌言无忌 趫腾 成败在此一举 草包 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