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卖驴》

时间: 2025-04-28 04:07:02

诗句

归鞍太行下,南及汉川湄。

远历风霜苦,难为蹇劣姿。

在予常惜力,于汝亦忘疲。

去落他人手,筋骸愁自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07:02

原文展示:

卖驴
作者: 陈恭尹 〔明代〕

归鞍太行下,南及汉川湄。
远历风霜苦,难为蹇劣姿。
在予常惜力,于汝亦忘疲。
去落他人手,筋骸愁自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
我骑着驴子从太行山下去,南边到了汉川的岸边。
一路上经历了风霜的苦楚,驴子难以忍受这种艰辛的姿态。
我向来是珍惜体力的,对于你,我也忘记了疲惫。
如今被他人牵走,筋骨的愁苦从此开始。

注释:

  • 归鞍:指骑马或骑驴归来。
  • 太行:指太行山脉,位于中国北方。
  • 汉川:指汉水流域的川,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名。
  • 远历:经历了很远的路途。
  • 蹇劣姿:形容驴子走路的艰难姿态。
  • 筋骸:指肌肉和骨骼,形容身体的疲惫。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驴的描写,可以联系到古代文人对劳动动物的关爱与同情,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恭尹是明代的一位诗人,风格清新,常常以自然景物和劳动者的生活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是在一次远行后写成的,表达了对辛苦旅途的回忆与对驴子的同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劳作与生活艰辛的深刻体认。

诗歌鉴赏:

《卖驴》通过对骑驴旅途的描绘,表现了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感。诗人在旅途中与驴子共同经历了风霜的考验,驴子艰难的行走姿态成为诗人心中深刻的印象。诗中流露出诗人对驴子辛苦的同情,以及对自己体力的珍惜。最后一句“去落他人手,筋骸愁自兹”,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明了失去驴子后的痛苦与无奈。这不仅是对一只驴子的依恋,更是对生活中劳作与疲惫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第一句:“归鞍太行下,南及汉川湄。”:描绘了诗人归来的路线,既有地理信息,又暗示了旅途的艰辛。

  • 第二句:“远历风霜苦,难为蹇劣姿。”:强调了旅途中遇到的艰难与苦楚,驴子的艰难行走姿态引发了诗人的同情。

  • 第三句:“在予常惜力,于汝亦忘疲。”:表达了对驴子的情感,尽管辛苦却也无怨无悔,体现出人与动物之间的默契与共鸣。

  • 第四句:“去落他人手,筋骸愁自兹。”:失去驴子后的心情,愁苦的情绪由此展开,表现了对离别与失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驴子的艰辛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劳动与生活的深刻理解,透过对驴子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艰辛的感悟与对劳动者的同情,传达出一种质朴而真挚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辛劳与奉献,体现了劳动者的坚韧与不屈。
  • 风霜: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挑战,体现出诗人对旅途的真实体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行”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南方
    B. 北方
    C. 西方
    D. 东方

  2. “筋骸愁自兹”中的“筋骸”指的是什么? A. 骨头和肌肉
    B. 驴子
    C. 风霜
    D. 旅途

  3. 诗人对驴子的情感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同情与珍惜
    C. 恨铁不成钢
    D. 忍无可忍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表达了对艰辛生活的感悟。
  • 王维的《竹里馆》:反映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将陈恭尹的《卖驴》与杜甫的《登高》进行比较,后者同样表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但更为悲壮,前者则通过驴子的形象反映出对生活的朴实理解。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陈恭尹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劳动与生活的诗意表达》

相关查询

赠庐陵胡凤九员外 九月十五日济川诸公同游因成长韵 次韵济川西山避暑 题青山寺 游惠山一 舟泊常州 访白陂陈处士 其二 访白陂陈处士 其一 钟山寺 咏华林书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爻字旁的字 容当后议 鄙谈 由开头的成语 斗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神采奕奕 七七八八 玉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回绝 释家 略见一斑 秘苑 文质斌斌 出乎意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