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9:26
作者: 张镃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河南牧羊儿,不识奇字书。
君王事边头,无亦官帑虚。
慨然分家资,补国何勤渠。
讵有忠於君,而谓不学欤。
毋令败群语,缑氏果有余。
惜哉封禅主,更欲取名誉。
岁晚责缘饰,宜其返田闾。
河南的牧羊人不识字,
对那些奇特的书法毫无了解。
君王在边疆事务上忙碌,
却没有官府的财富来支撑。
我慨然分家财,想着为国尽心,
难道忠于君主就要不学习吗?
不要让那些群言失去意义,
缑氏家族的财富果然还在。
可惜那封禅的君主,
仍想追求名声和荣誉。
年末的责难是由于装饰,
不如回归田园,安于乡土。
张镃,字子明,号静庵,北宋时期的诗人,主要以诗文见长。他的作品体现了当时士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风格清新而深刻。
《杂兴》创作于社会动荡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关心以及对士人责任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杂兴》是一首充满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河南牧羊人的无知与君王的忙碌,揭示了社会的矛盾与不平等。诗中的牧羊人象征着普通百姓,他们生活在知识与文化的边缘,而国家的统治者却在边疆事务上忙碌,却未能解决国家的财库空虚。诗人质疑忠于君主是否意味着放弃学习,彰显了士人应有的责任感与担当。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传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士人应有责任感的呼唤,反映了诗人对忠诚与知识的思考,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河南牧羊儿”象征什么?
A. 统治者
B. 普通百姓
C. 学者
D. 武士
诗人质疑“忠於君”与学习的关系,认为二者如何?
A. 完全无关
B. 互相依存
C. 忠诚不需要学习
D. 学习不需要忠诚
“岁晚责缘饰”中的“缘饰”指的是什么?
A. 声望
B. 装饰
C. 责任
D. 财富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张镃的《杂兴》更侧重于对社会责任的思考,而杜甫则在个人感受与国家命运之间构建了一种更为深沉的联系。两者都反映了士人的责任感,但表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