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墨池记》

时间: 2025-04-25 08:34:58

诗句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8:34:58

原文展示: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白话文翻译:

在临川城的东边,有一块地势隐秘而高耸的地方,靠近溪流,被称为新城。在新城的上方,有一个低洼而长方形的池塘,被称为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在《临川记》中提到的。王羲之曾经仰慕张芝,在池边学习书法,池水都被染黑了,这是他的旧迹,难道是真的吗?当王羲之不愿被强迫做官时,他曾经游历到东方,出海,在山水间寻找乐趣,难道他在这里自由自在地游荡,也曾在这里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晚年才达到完美,他的才能,大概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的,不是天生的。然而后世没有人能比得上他,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学习不如他吗?那么学习的重要性怎么能被忽视呢,更何况是追求道德的深造呢?墨池现在成了州学的学舍。教授王君盛担心它不够显眼,就在柱子上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来标示。他又告诉我说希望有一篇记。推究王君的心意,难道是因为他爱惜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愿意忽视,因此也关注到这些遗迹吗?还是他想通过推广这些事迹来鼓励他的学生呢?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让后人如此敬仰,更何况是仁人庄士的遗风余思对后世的影响呢!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注释:

字词注释:

  • 临川:地名,今江西省抚州市。
  • 隐然:隐秘的样子。
  • 洼然:低洼的样子。
  •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 荀伯子: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
  • 张芝:东汉时期的书法家。
  • 徜徉肆恣:自由自在地游荡。
  • 精力自致: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
  • 深造道德:深入学习和实践道德。
  • 州学舍:州立学校的学舍。
  • 教授:官职名,负责教育。
  • 楹间:柱子之间。
  • 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

典故解析:

  • 王羲之临池学书:王羲之为了学习书法,常常在池边练习,以至于池水都被墨染黑了,这个故事体现了他的勤奋和专注。
  • 王羲之不可强以仕:王羲之不愿被强迫做官,他更愿意在山水间寻找乐趣,这反映了他对自由和艺术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宋代三大家”。他的文学作品以散文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注重实用。《墨池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王羲之墨池的描述,表达了对学问和道德追求的重视。

创作背景: 《墨池记》写于庆历八年(1048年),当时曾巩在临川任职,他通过对王羲之墨池的记述,不仅表达了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敬仰,也借此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对道德的追求。

诗歌鉴赏:

《墨池记》通过对王羲之墨池的描述,展现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对学问的追求。诗中,曾巩通过对墨池的描绘,引出了王羲之的勤奋和专注,以及他对自由和艺术的追求。诗中还提到了王羲之不愿被强迫做官,他更愿意在山水间寻找乐趣,这反映了他对自由和艺术的追求。通过对王羲之的描述,曾巩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对道德的追求。诗中还提到了王羲之的书法晚年才达到完美,他的才能,大概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的,不是天生的。这表明了曾巩对学问和道德追求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这句话描述了墨池的地理位置和形状,以及它的历史背景。
  •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这句话讲述了王羲之学习书法的勤奋和专注,以及他的成就。
  •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这句话描述了王羲之不愿被强迫做官,他更愿意在山水间寻找乐趣。
  •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这句话强调了王羲之的才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的,不是天生的。
  •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对道德的追求。
  •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这句话描述了墨池现在的用途,以及教授王君盛对它的重视。
  •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这句话表达了王君盛希望通过推广这些事迹来鼓励他的学生。
  •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这句话强调了仁人庄士的遗风余思对后世的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通过“池水尽黑”比喻王羲之的勤奋和专注。
  • 拟人:诗中通过“羲之之书晚乃善”拟人化地描述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 对仗:诗中通过“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对仗地描述了王羲之的才能。

主题思想: 《墨池记》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对道德的追求。通过对王羲之墨池的描述,曾巩表达了对学问和道德追求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墨池:象征着王羲之的勤奋和专注。
  • 新城:象征着学问和道德的追求。
  • 山水:象征着自由和艺术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墨池记》的作者是谁? A. 王安石 B. 苏轼 C. 曾巩 D. 欧阳修 答案:C

  2. 王羲之的墨池位于哪里? A. 临川城的西边 B. 临川城的东边 C. 临川城的南边 D. 临川城的北边 答案:B

  3.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是通过什么达到的? A. 天生的 B. 别人的帮助 C. 自己的努力 D. 偶然的机会 答案:C

  4. 《墨池记》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A. 庆历八年 B. 庆历七年 C. 庆历六年 D. 庆历五年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通过对褒禅山的描述,表达了对学问和道德追求的重视。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赤壁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由和艺术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墨池记》与《游褒禅山记》:两篇作品都表达了对学问和道德追求的重视,但《墨池记》更侧重于对王羲之的描述,而《游褒禅山记》更侧重于对褒禅山的描述。
  • 《墨池记》与《赤壁赋》:两篇作品都表达了对自由和艺术的追求,但《墨池记》更侧重于对王羲之的描述,而《赤壁赋》更侧重于对赤壁的描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文选》:收录了曾巩的《墨池记》等宋代文学作品。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 《王羲之书法研究》:详细介绍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成就。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玉照堂观梅二十首 五用前韵咏丹桂花 石首春鱼梅鱼三物形状如一而大小不同尔因赋长篇 壬宣立春 雪晴希稷次韵再赋为答 戏倣韩致光体 过莺脰湖 题松身 三月十四夜观月思南湖 自锡山归舟中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长字旁的字 一旦一夕 上浆 霞思天想 豸字旁的字 长虑后顾 关山阻隔 难能可贵 齿德俱尊 广字头的字 包含珉的词语有哪些 立字旁的字 方字旁的字 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凡鄙 床头柜 一阳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