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见远亭》

时间: 2025-04-26 03:18:49

诗句

高亭□可望,朝暮对溪山。

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8:49

原文展示:

见远亭 张旭 〔唐代〕 高亭可望,朝暮对溪山。 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亭子可以远望,从早到晚对着溪水和山峦。 野外的景色在亭子的栏杆之外,霞光则在几案和坐席之间。

注释:

  • 高亭:指建在高处的亭子,便于远望。
  • 朝暮:从早到晚。
  • 溪山:溪流和山峦,泛指自然景色。
  • 野色:野外或乡村的景色。
  • 轩楹:亭子的栏杆。
  • 霞光:晚霞的光辉。
  • 几席:几案和坐席,指亭内的家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和诗人,尤以草书著称,被誉为“草圣”。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此诗通过描绘亭中远望的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在某个高亭中远望自然景色时,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因而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在高亭中远望的自然景色。首句“高亭可望,朝暮对溪山”直接点明了亭子的位置和功能,以及作者从早到晚对着溪山的时间。后两句“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则进一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展现了亭外野色和亭内霞光的对比,形成了一种内外相映的美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宁静的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亭可望,朝暮对溪山”:这句诗点明了亭子的位置和功能,以及作者从早到晚对着溪山的时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持续关注和热爱。
  • “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这句诗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展现了亭外野色和亭内霞光的对比,形成了一种内外相映的美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亭外野色和亭内霞光的对比,形成了一种内外相映的美感。
  • 意象:通过“野色”和“霞光”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 野色:象征着自然的广阔和野趣。
  • 霞光: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高亭”是指什么? A. 建在高处的亭子 B. 建在低处的亭子 C. 建在山上的亭子 D. 建在水边的亭子

  2. 诗中的“朝暮”是指什么? A. 早晨和晚上 B. 中午和晚上 C. 早晨和中午 D. 晚上和深夜

  3. 诗中的“野色”是指什么? A. 城市的景色 B. 乡村的景色 C. 山区的景色 D. 水边的景色

  4. 诗中的“霞光”是指什么? A. 早晨的光线 B. 中午的光线 C. 晚上的光线 D. 晚霞的光辉

答案: 1. A 2. A 3. B 4.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杜甫的《望岳》:通过远望山岳,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诗词对比:

  • 张旭的《见远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色,但张旭的诗更注重亭中远望的视角,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山居的宁静和自然的变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张旭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张旭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张旭的这首诗。

相关查询

辽阳城 朝鲜贫弱时事棘矣慨然有作 安州道上 宝应舟中 江门晚泊 桐洲杂诗 其四 桐洲杂诗 其三 桐洲杂诗 其二 桐洲杂诗 其一 复谑廷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斤字旁的字 灰身泯智 四点底的字 乘间取利 双行线 艮字旁的字 顶补 菊老荷枯 赇贿 川字旁的字 举踵思望 顺理成章 姐们儿 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立字旁的字 角户分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