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0:08
原文展示:
挽胡澹庵二首 赵蕃 〔宋代〕
昔我曾大夫,尝作舂陵适。 时惟萧子荆,袖书实见客。 公经本萧自,于义岂秦越。 三年期扫门,竟欠今生识。
白话文翻译:
从前我曾跟随大夫,他曾到舂陵去。 那时只有萧子荆,带着书信来见客。 公的经历本来就与萧相似,他们的关系岂能像秦越那样疏远。 三年的时间期待着扫门相见,最终却欠下了今生的相识。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怀念或悼念胡澹庵时所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赵蕃与胡澹庵有深厚的友情,胡澹庵去世后,赵蕃感到非常悲痛,因此写下了这首挽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未能及时相见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胡澹庵的交往,表达了深深的怀念和遗憾之情。诗中“三年期扫门,竟欠今生识”一句,深刻地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渴望和未能实现的遗憾,情感真挚动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过去交往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怀念和遗憾。诗人通过对过去交往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能及时相见的遗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萧子荆”是谁? A. 诗人自己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老师 答案:B
“三年期扫门”引用的是什么典故? A. 《史记·魏公子列传》 B. 《左传》 C. 《论语》 答案:A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友情 C. 政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