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挽胡澹庵二首》

时间: 2025-05-09 02:50:08

诗句

昔我曾大夫,尝作舂陵适。

时惟萧子荆,袖书实见客。

公经本萧自,于义岂秦越。

三年期扫门,竟欠今生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0:08

原文展示:

挽胡澹庵二首 赵蕃 〔宋代〕

昔我曾大夫,尝作舂陵适。 时惟萧子荆,袖书实见客。 公经本萧自,于义岂秦越。 三年期扫门,竟欠今生识。

白话文翻译:

从前我曾跟随大夫,他曾到舂陵去。 那时只有萧子荆,带着书信来见客。 公的经历本来就与萧相似,他们的关系岂能像秦越那样疏远。 三年的时间期待着扫门相见,最终却欠下了今生的相识。

注释:

字词注释:

  • 舂陵: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中人物的活动地点。
  • 萧子荆:人名,可能是诗中提到的另一位人物。
  • 袖书:指携带书信。
  • 秦越:比喻关系疏远,源自秦国与越国的地理位置相距遥远。

典故解析:

  • 扫门:典故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魏公子无忌为求见虞卿,三次扫门而不得见,后用以形容渴望相见而不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怀念或悼念胡澹庵时所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赵蕃与胡澹庵有深厚的友情,胡澹庵去世后,赵蕃感到非常悲痛,因此写下了这首挽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未能及时相见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胡澹庵的交往,表达了深深的怀念和遗憾之情。诗中“三年期扫门,竟欠今生识”一句,深刻地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渴望和未能实现的遗憾,情感真挚动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过去交往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我曾大夫,尝作舂陵适。”:诗人回忆自己曾跟随大夫到舂陵去。
  2. “时惟萧子荆,袖书实见客。”:那时只有萧子荆带着书信来见客。
  3. “公经本萧自,于义岂秦越。”:公的经历本来就与萧相似,他们的关系岂能像秦越那样疏远。
  4. “三年期扫门,竟欠今生识。”:三年的时间期待着扫门相见,最终却欠下了今生的相识。

修辞手法:

  • 比喻:“于义岂秦越”中使用秦越比喻关系疏远。
  • 典故:“三年期扫门”引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的典故,表达渴望相见而不得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怀念和遗憾。诗人通过对过去交往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能及时相见的遗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舂陵:地名,象征着过去的时光和经历。
  • 萧子荆:人名,象征着友人的形象。
  • 扫门:典故,象征着渴望相见而不得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萧子荆”是谁? A. 诗人自己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老师 答案:B

  2. “三年期扫门”引用的是什么典故? A. 《史记·魏公子列传》 B. 《左传》 C. 《论语》 答案:A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友情 C. 政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梦李白二首》:同样是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遗憾。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梦李白二首》与赵蕃的《挽胡澹庵二首》: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遗憾,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友人命运的关切和对时代的不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史记·魏公子列传》:了解“扫门”典故的出处和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四首 和人七夕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 赠刘景明来访 庆长叔招饮一桮,未釂,雪声璀然。即席走笔 醉吟 壕上 初离常州夜宿小井清晓放船三首 其三 程泰之尚书龙学挽词二首 圣笔石湖大字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灰心槁形 包含衿的词语有哪些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五经扫地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雌黄黑白 飠字旁的字 八门五花 号弓 注射器 扬武耀威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单耳刀的字 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十不得一 齒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审谨 包含稀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