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4:13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作者: 纳兰性德 〔清代〕
曲阑深处重相见,
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
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
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
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在曲阑深处再次相见,
泪水匀称地依偎着身旁发颤。
自从凄凉的别离后,我们两人应该都一样,
在明月下最是无法承受的清怨。
半生已经分开,孤单地睡过,
山上枕着檀香的痕迹仍然湿润。
回想起来,什么最让人销魂,
第一件是那折枝花样的罗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曲阑”和“月明”均为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前者象征着幽静的环境,后者则代表着孤独与思念的氛围。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5),字容若,号洮宗,满族人,清初著名的词人。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融入丰富的自然意象。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纳兰性德与其爱人分别后,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思念与孤独感。清代社会动荡,诗人也经历了个人情感的波折。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思念和孤独的感受。全词以“重相见”开篇,立刻引入了一个情感交融的场景。曲阑深处的重聚,象征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泪水和颤抖的身体,展现了思念的无奈与悲伤。接下来的“凄凉别后”,则表明了两人分离后的共同孤独,诗人把这种感觉提升到了一种普遍的情感。
在“月明中”的意象中,月亮成为了思念的见证,清冷的月光下,诗人愈加感受到那种无法承受的怨恨与惆怅。后半部分,诗人用“半生已分孤眠过”来强调时光的流逝和孤独的沉重,而“山枕檀痕涴”则是对过往的留恋和对亲密时刻的无尽怀念。最后一句提到的“折枝花样画罗裙”,不仅回忆起美好的过去,也象征着那种易逝而又难以忘怀的爱情。整首词充满了对爱情的细腻描写和对分离的深切感慨,展现了清代词人的独特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词深刻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感伤,展现了纳兰性德对情感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体现了人们在爱情中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曲阑”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栏杆
C. 一种花
“匀泪偎人颤”中的“匀泪”意味着什么?
A. 伤心流泪
B. 均匀的眼泪
C. 快乐流泪
这首词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思念与孤独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