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6:49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作者: 纳兰性德 〔清代〕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在细雨纷飞的寒晨里,愁苦难以自胜,哪里还能再去杏花树旁散步呢?去年我轻盈地采摘杏花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此刻,袍袖沾染了炉火的烟雾,衣衫上空留下一片酒晕,人间何处能够问你我之间的多情呢?
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1705),字容若,号楞伽,清代著名词人,满族人。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常以个人情感为主题。纳兰性德的词作在清代文学中独树一帜,尤其擅长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纳兰性德的多愁善感之时。诗中表达了因天气阴冷而引发的愁思,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情感的细腻观察。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开头以“伏雨朝寒愁不胜”引入,描绘了一个阴雨绵绵的清晨,诗人因寒冷的天气和无尽的愁绪而感到沉重。这种情绪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相互交织,使得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接下来的“那能还傍杏花行”,则是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杏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快乐,这里却成为了难以再度体验的美好。
词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层层递进,表现出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漫惹炉烟双袖紫”,细腻地刻画出诗人在温暖的炉火旁,袖子不经意沾染了烟熏的情景,象征着对过去美好回忆的追寻与留恋。而“空将酒晕一衫青”则暗示了孤独的饮酒,酒意弥漫于衣衫,表达出一种无法释怀的苦闷。
最后一句“人间何处问多情”,则是一种对多情世界的无奈询问,仿佛在寻求一个可以倾诉情感的地方,却发现无处可问。这种情感的孤独感在整首词中一再浮现,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惆怅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孤独、怀念与愁苦的主题展开,透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流露,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思,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孤独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天气状况是什么?
A. 晴天
B. 伏雨
C. 风雪
答案:B
“杏花行”指的是什么?
A. 在杏花旁散步
B. 采摘杏花
C. 观赏杏花
答案:A
诗人对往昔的感情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怀念与愁苦
C. 喜悦与快乐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但纳兰性德更侧重于对愁苦的细腻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示了对生活的反思和对情感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