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2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28:01
西江月 题谈月色画梅
作者: 杨玉衔 〔清代〕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
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
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
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梅花的美丽景象。梅树的根是从罗浮山移植而来,竟然生长出如仙子般的绿叶。纤细的手指透过花香飘散的风,仿佛打破了师雄的梦境。画梅的石头不需要等十天,寒冷的天气正好在初冬的时候消散。春天的气息在琼钟中散满了三分,幸亏是月光滋养了这一切。
作者介绍
杨玉衔,清代诗人,生于清朝,擅长诗词,尤其以描写梅花、月色等为主,其作品常流露出清淡的情趣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冬季的夜晚,作者在月光下欣赏梅花,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而作。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月光则代表着清幽与宁静,二者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这首《西江月 题谈月色画梅》是通过月光下的梅花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的开头“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将梅花的生长和罗浮山的典雅结合在一起,展示了梅花的独特之美和它的高贵来源,而“纤纤十指透香风”则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梅花的细腻与优雅,仿佛在轻声诉说着它的芬芳。这一描绘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清新的香气袭来。
接下来的“颠倒师雄一梦”则引入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仿佛在说,梅花的美让人忘却了世俗的纷扰,沉浸在一种梦幻的境界中。而“画石未须十日”则暗示了梅花的美丽无需长时间去描绘,它的存在本身就足以令人心醉。
最后,诗句“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将整首诗推向高潮,月光滋润了梅花,赋予了它生命的色彩。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对生命与美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高雅的审美,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生命和美的深刻理解,体现出一种清幽和高洁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梅花的根源来自哪里?
A. 梁山
B. 罗浮山
C. 泰山
D. 雁荡山
诗中是哪个季节的描写?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画石未须十日” 的意思是?
A. 梅花需要十天才能画好
B. 梅花的美无需长时间描绘
C. 十天之后梅花会凋谢
D. 梅花的画需要十天才能完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