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8:13
八月梨花
作者: 王夫之 〔明代〕
夕吹喧风叶,初暾炫露条。
涂阴新紫荐,大谷早英飘。
留蝶寻香薄,迟莺忆梦遥。
迎凉催晓色,倚雪抗清霄。
恨讵青春谢,姿矜白日昭。
洁纨悲汉扇,瑶馆驻秦箫。
抱影空含碧,凝魂映泬寥。
云痕将桂粟,湘怨亘兰苗。
修月飞琼柹,凌空舞素潮。
西乌歌正急,南树梦犹妖。
瀚海寒偏耐,哀家韵未饶。
一桐虚井砌,片叶点诗瓢。
衔去元禽远,归来白雁邀。
馀芳回羯鼓,幽约后星桥。
江介芦花冷,扬州玉蕊凋。
函情摇落日,芳信在山椒。
傍晚的风声喧哗着叶子,初升的太阳在树梢上闪耀。
阴影中新紫的花瓣轻轻摇曳,大谷的早晨花朵随风飘散。
蝴蝶在花香中徘徊,迟来的黄莺依然想念远方的梦。
迎接凉爽的晨色,倚靠着雪白的云朵抗击清冷的天空。
我怎能恨青春的逝去,姿态依然矜持在明亮的日光下。
洁白的扇子带着悲伤,瑶台中驻留着秦腔的箫声。
抱着影子空自含蓄,凝聚着灵魂在这漫漫的寥落中。
云彩的痕迹将桂花和栗子相连,湘江的愁苦亘古如兰草。
月亮修长如飞琼柿,凌空舞动着素雅的潮流。
西边的乌鸦鸣叫急促,南边的树木梦境依旧妖娆。
浩瀚的海洋寒冷而耐人寻味,哀愁的家园韵味未曾消减。
一棵桐树虚设井边,片片叶子点缀着诗的瓢。
鸟儿衔着远方的消息归来,白雁邀约着春天的到来。
剩下的花香伴着羯鼓声,幽幽地约定在后星桥。
江边的芦花冷清,扬州的玉蕊已然凋零。
函中情感摇曳着落日的余辉,芳信寄托在山椒的枝头。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静斋,湖南人,明清之际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八月梨花》创作于王夫之的晚年,此时他经历了个人生活的波折与国家的动荡。诗中充满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八月梨花》是一首描绘初秋景象的诗,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结合了诗人对人生、青春和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描写夕阳、晨曦、花香与鸟鸣等自然意象,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苍凉。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梨花的洁白和轻盈,象征着纯洁与美好。同时,诗中反复提及的青春流逝,恰是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令人思考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的意境幽远,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感慨,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王夫之通过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使得读者在感受秋日景色的同时,也能体悟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初暾”指的是:
A. 傍晚的夕阳
B. 早晨的阳光
C. 正午的阳光
D. 夜晚的星星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白雁”象征着__。
判断题: 诗中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对还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