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9:40
作者: 吕岩 〔唐代〕
少饮欺心酒,休贪不义财。
福因慈善得,祸向巧奸来。
少喝那种欺骗良心的酒,不要贪图不义之财。
福气是因慈善而得来的,祸害则是因为阴险狡诈而来的。
这首诗借用“饮酒”和“财”两个具体的生活场景,反映了道德与伦理的冲突,表达了对贪婪和欺骗的批判。历史上,许多文人都曾以酒为喻,来反思人生的价值和道德的选择。
作者介绍: 吕岩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唐中期。他以道教思想为基础,作品多以自然、人生哲理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社会动荡、道德沦丧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以个人的良知与道德观念,劝诫他人应当远离贪婪与欺诈,追求真正的幸福。
这首《赐齐州李希遇诗》从字面上看似简单,实则内涵深刻。诗中以“少饮欺心酒,休贪不义财”开篇,直入主题,警示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酒作为一种社交饮品,在历史上常常与放纵、堕落相联系,诗人通过“欺心酒”这一形象,传达出对道德沦丧的深切忧虑。接下来的“福因慈善得,祸向巧奸来”则进一步强调了因果关系,告诫人们,慈善之举最终能带来福气,而阴险狡诈必然会招致厄运。这种因果观念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诗人通过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倡导正直和善良,反映出诗人对社会道德的思考与期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欺心酒”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福”是通过什么获得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情感,而吕岩的《赐齐州李希遇诗》则更强调道德与伦理的选择,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反映出唐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