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2:35
息精息气养精神,
精养丹田气养身。
有人学得这般术,
便是长生不死人。
斗笠为帆扇作舟,
五湖四海任遨游。
大千沙界须臾至,
石烂松枯经几秋。
或为道士或为僧,
混俗和光别有能。
苦海翻成天上路,
毗卢常照百千灯。
通过调息和养精来保持精神,
精气在丹田生养,身体自然健康。
若有人学得这样的技艺,
那就是真正的长生不死之人。
斗笠当帆,扇子作舟,
在五湖四海中自由遨游。
大千世界瞬息之间便可抵达,
经过数秋,石头虽烂松树也枯。
不论是道士或是僧人,
在世间混迹,和光同尘各有其能。
苦海翻身成天上的道路,
毗卢佛光常常照耀着千百盏灯。
吕岩,唐代著名道士和诗人,生活于隐逸的生活中,追求道教的长生之术。他的诗歌风格多表现出对道教思想的理解与追求,常常融入自然元素和哲学思考。
这首诗反映了道教对养生、长生的重视,吕岩通过字句表达出他对自然、生命的理解,以及对修行的重视,旨在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和身体的和谐。
这首《绝句》展现了吕岩对道教养生之道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等句子,强调了内在修行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诗人在描绘养生术的同时,也表达了一种人生哲学:通过修行达到长生的理想。后面部分的“斗笠为帆扇作舟”,更是将修行者的自由自在与自然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整体上,诗歌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道教的思想境界,体现出修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整首诗歌围绕道教的修行之道展开,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自然的和谐,展现出追求长生不死的理想,体现道教哲学的深邃与广博。
吕岩的《绝句》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赞美
B. 追求长生不死的道教思想
C. 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斗笠为帆扇作舟”中,斗笠和扇子象征什么?
A. 自由与无拘束
B. 生活的艰辛
C. 修行的孤独
诗中提到的“毗卢”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道教的智慧
C. 一种修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