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李溟秀才》

时间: 2025-04-26 02:37:24

诗句

南居古庙深,高树宿山禽。

明月上清汉,骚人动楚吟。

数篇正始韵,一片补亡心。

孤悄欺何谢,云波不可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7:24

原文展示

赠李溟秀才

南居古庙深,高树宿山禽。
明月上清汉,骚人动楚吟。
数篇正始韵,一片补亡心。
孤悄欺何谢,云波不可寻。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古庙深处,高大的树木上栖息着山中的鸟。明亮的月亮升上了天空,骚人(诗人)在吟唱楚地的诗篇。写了几篇正始时期的韵文,寄托着我那失落的心情。孤独而寂寞的我,何必谢绝这些,云和波涛也无法寻觅。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居:指南方的居住地。
  • 古庙:古老的庙宇,通常与宗教崇拜相关。
  • 宿:栖息,停留。
  • 山禽:山中的鸟类。
  •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着清幽和孤独。
  • 骚人:指写诗的文人或诗人。
  • 楚吟:楚地的诗歌,指的是屈原等楚国诗人的作品。
  • 正始韵:指正始年间(公元240-249)的诗歌韵调。
  • 亡心:失落的心情。
  • 孤悄:孤独而寂静。
  • 欺何谢:指无须谢绝,何必拒绝。
  • 云波:云和波浪,象征着变幻的自然。

典故解析:

  • 正始韵:正始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年号,著名的诗人如阮籍、嵇康等人都生活在这一时期,作品多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风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栖白,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模糊,主要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尤其擅长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与李溟秀才的交往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描绘的环境和心境,体现了作者在古庙的孤寂与对文学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幽静的古庙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独自吟唱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清幽的氛围。开头两句通过描写高大的树木和栖息的山禽,传达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月光洒落在清澈的天空中,诗人则在明亮的月光下吟唱,表现了他对楚地音乐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中间几句提到“数篇正始韵”,表现了诗人对古人诗作的追慕和对自己创作的期望,暗示着他希望能通过诗歌补救内心的失落。最后两句“孤悄欺何谢,云波不可寻”更是点明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无奈,云和波都是自然的象征,诗人试图在其中寻找慰藉,但最终却发现这些都是不可捉摸的。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居古庙深:南方的古庙深邃而幽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环境。
  • 高树宿山禽:高大的树木上栖息着山中的鸟,表现出自然的生机和寂静。
  • 明月上清汉:明亮的月亮升起来了,象征着清澈的天空和宁静的夜晚。
  • 骚人动楚吟: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吟唱楚地的诗歌,体现了对文学的热爱。
  • 数篇正始韵:回忆起自己写的几篇古韵诗篇,表达了对古人诗作的追慕。
  • 一片补亡心:这些诗篇寄托了自己对失落情感的补救。
  • 孤悄欺何谢:在这种孤独的环境中,何必拒绝生活中的一切。
  • 云波不可寻:云和波涛是难以捉摸的,象征着生活的无常和难以寻觅的感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独和失落比作“云波”,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
  • 对仗:如“明月上清汉,骚人动楚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对古代诗歌的崇敬以及在孤独中对生活的思考,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文化的传承。
  • 明月:象征着孤独与希望,月光的清澈使人思考人生。
  • 高树与山禽: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活力。
  • 云波:象征着生活的无常与不可捉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树宿山禽”中的“宿”字意思是:

    • A. 住
    • B. 遇
    • C. 游
    • D. 飘
  2. “数篇正始韵”中的“正始”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 A. 唐代
    • B. 三国时期
    • C. 宋代
    • D. 汉代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喜悦
    • B. 失落
    • C. 愤怒
    • D. 期待

答案:

  1. A. 住
  2. B. 三国时期
  3. B. 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的情感。
  • 《夜泊牛津》(王维):通过夜景描绘孤独与思考。

诗词对比:

  • 《赠李溟秀才》《静夜思》都表现出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但《赠李溟秀才》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与文化的追慕,而《静夜思》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许多唐代诗人的经典作品,便于了解诗歌的背景与风格。
  • 《诗经》:为后世诗歌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根基和意象来源。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赠李溟秀才》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查询

行药 马比部赴两浙提刑 送巩汉卿同年赴五原理掾 题提举公会亭 藉田礼毕因成七言 陪谢紫微晚泛 蝶恋花 送马房 夏日旧疢间发 冬日野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麦字旁的字 老坟 一切有情 凌云之志 鹵字旁的字 抓尖卖乖 悬鼓待椎 用例 松柏之志 木结尾的成语 血字旁的字 忠言嘉谟 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耂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一湾死水 萧摵 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