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3:15
赋赠玉岩 其二
林颜 〔宋代〕
万卷收书肯为贫,长年石室谢纷纭。
冥鸿有志难寻迹,野鹿无心不出群。
拔俗风标清似水,视人富贵薄于云。
柄臣欲强东山起,只恐东山未放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宁愿在贫穷中埋头读书,也不愿意为了名利而浮躁。虽然志向高远,却难以找到归宿;即使有志之士也难以如愿以偿,正如野鹿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群体。诗人追求清白的风范,像水一样纯净,视金钱与地位如云烟般淡薄。虽然有权臣希望借助东山之势崛起,但他担心东山并未真正放出他。
林颜,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作于一个充满纷扰与竞争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读书和追求理想的表达,反映了对物质世界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渴望。
《赋赠玉岩 其二》是一首深刻的诗作,其中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思。诗人首先以“万卷收书肯为贫”开篇,明确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的渴望,宁愿在贫困中享受读书的乐趣,而不愿意为名利所累。这不仅表现了他的人生追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名利的普遍态度。接下来的“冥鸿有志难寻迹”,则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虽然有志之士渴望追求高远的目标,但往往很难实现。
“野鹿无心不出群”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一种对于自由与归属的思考,象征着那些虽然有理想却被环境所束缚的人。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拔俗风标清似水,视人富贵薄于云”进一步强调了清高的追求,强调了对物质的淡薄态度,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柄臣欲强东山起,只恐东山未放君”则是对权力的隐喻,诗人担心权臣的崛起并不代表真正的自由和理想的实现。这一层次的思考使整首诗更加深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的坚守。
整首诗表达了对知识与理想的追求,批判了浮躁的世俗价值观,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林颜的《赋赠玉岩 其二》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名利的渴求
B. 对知识的追求
C. 对权力的崇拜
“冥鸿有志难寻迹”中的“冥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有志之士
C. 一种文学作品
诗中提到的“野鹿”象征了什么?
A. 自由与归属
B. 富贵与名利
C. 知识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