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0:57
原文展示:
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 其二 张栻 〔宋代〕
国耻臣当死,公家二世心。 忍看垂绝笔,谁续断弦音。 精爽今如在,衣冠恨更深。 却嗟蜍与志,处世漫侵寻。
白话文翻译:
国家遭受耻辱,作为臣子应当以死相报,刘公家族两代人都怀有这种忠诚之心。 忍心看着他临终的遗笔,谁又能继续那断裂的琴弦之音呢? 他的精神如今仿佛依然存在,但衣冠之下的遗恨却更加深重。 然而,叹息那些像蜍一样的志士,在世间遭遇的困境却逐渐逼近。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达对时政的关切和对儒家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哀悼刘公而作,刘公可能是当时的名臣或忠臣,诗中表达了对刘公忠诚精神的赞扬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刘公的哀悼,展现了作者对忠诚精神的崇敬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首句“国耻臣当死”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忠诚的看法,认为在国家遭受耻辱时,臣子应当以死相报。接下来的“公家二世心”强调了刘公家族两代人的忠诚,这种家族传承的忠诚精神令人敬佩。后两句通过对刘公临终遗笔和断裂琴弦的比喻,表达了对其未竟事业的惋惜和对后继无人的担忧。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志士遭遇困境的叹息,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忠诚精神的崇敬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忠诚精神的崇敬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哀悼刘公,作者表达了对忠诚精神的崇敬,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国耻臣当死”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看法? A. 忠诚 B. 勇敢 C. 智慧 D. 仁爱 答案:A
“公家二世心”中的“二世心”指的是什么? A. 两代人的智慧 B. 两代人的忠诚 C. 两代人的勇敢 D. 两代人的仁爱 答案:B
“忍看垂绝笔”中的“垂绝笔”比喻什么? A. 未竟的事业 B. 断裂的琴弦 C. 临终的遗笔 D. 中断的传承 答案:A
“谁续断弦音”中的“断弦音”比喻什么? A. 未竟的事业 B. 断裂的琴弦 C. 临终的遗笔 D. 中断的传承 答案:D
“精爽今如在”中的“精爽”指的是什么? A. 精神爽朗 B. 衣冠整洁 C. 志士的困境 D. 国家的困境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