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2:52
僻性爱古物,终岁求不获。
昨朝得古砚,黄河滩之侧。
念此黄河中,应有昔人宅。
宅亦作流水,斯砚未变易。
波澜所激触,背面生罅隙。
质状朴且丑,今人作不得。
捧持且惊叹,不敢施笔墨。
或恐先圣人,尝用修六籍。
置之洁净室,一日三磨拭。
大喜豪贵嫌,久长得保惜。
我向来喜爱古物,整年寻找却一直没有结果。昨天下午我在黄河滩边找到了一块古砚。想到这黄河之中,应该有古人的居所。那些居所也随着流水而流逝,而这块砚台却依旧保持着原样。砚台的背面因波浪的冲击而出现了裂缝。它的质地粗糙且丑陋,现代人无法仿制。捧着它我不禁惊叹,甚至不敢用笔来写字。或许古圣人曾经用它来修订经典。把它放在干净的房间里,每天都要仔细擦拭。虽然我非常喜欢这块砚台,但也不愿意让它受到损伤,想要长久地珍藏它。
姚合,唐代诗人,生于公元一千年左右。他的诗歌作品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题材,常常表现对古物和历史的珍视。他的风格清新流畅,富有个人情感。
这首诗产生于姚合对古物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在唐代,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受到重视,古物成为文人雅士追求的对象。诗人在黄河滩偶然得到古砚,唤起了他对历史的回忆和对古人的敬仰。
《拾得古砚》通过叙述诗人偶然发现古砚的经历,表达了对古物的珍视和对历史的尊重。全诗结构严谨,采用了平淡中见深意的手法。开头两句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古物的执着追求,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古砚的外观和状态,引发了对历史的思考。诗中提到的“昔人宅”和“波澜所激触”,不仅描绘了古砚的物理特征,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最后,诗人以对古砚的爱惜来升华情感,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渴望。整首诗既有对古物的欣喜,又透出对历史的惆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僻性爱古物,终岁求不获。
昨朝得古砚,黄河滩之侧。
念此黄河中,应有昔人宅。
宅亦作流水,斯砚未变易。
波澜所激触,背面生罅隙。
质状朴且丑,今人作不得。
捧持且惊叹,不敢施笔墨。
或恐先圣人,尝用修六籍。
置之洁净室,一日三磨拭。
大喜豪贵嫌,久长得保惜。
全诗通过对一块古砚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古物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古砚的质地是怎样的?
诗人在何处找到古砚?
诗人对古砚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1. B 2. B 3. B
对比姚合的《拾得古砚》和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思考,但姚合更侧重于对古物的珍视,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现自然的宁静与人的心灵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