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玉带生歌》

时间: 2025-04-26 17:08:32

诗句

玉带生,吾语汝。

汝产自端州,汝来自横浦。

幸免事降表佥名谢道清,亦不识大都承旨赵孟頫。

能令信公喜,辟汝置幕府。

当年文墨宾,代汝一一数。

参军谁,谢皋羽。

僚佐谁,邓中甫。

弟子谁,王炎午。

独汝形躯短小,风貌朴古,步不能趋,口不能语。

既无鸲之鹆之活眼睛,兼少犀纹彪纹好眉妩。

赖有忠信存,波涛孰敢侮!

是时丞相气尚豪,可怜一舟之外无尺土,共汝草檄飞书意良苦。

四十四字铭厥背,爰汝心坚刚不吐。

自从转战屡丧师,天之所坏不可支。

惊心柴市日,慷慨且诵《临终诗》,疾风蓬勃扬沙时。

传有十义士,表以石塔藏公尸,生也亡命何所之?

或云西台上,晞发一叟涕涟洏。

手击竹如意,生时亦相随。

冬青成阴陵骨朽,百年踪迹人莫知。

会稽张思廉,逢生赋长句。

抱遗老人阁笔看,七客寮中敢嗔怒。

吾今遇汝沧浪亭,漆匣初开紫衣露。

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以手摩挲尚如故。

洗汝池上之寒泉,漂汝林端之霏雾。

俾汝留传天地间,忠魂墨气常凝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8:32

原文展示

玉带生,吾语汝。汝产自端州,汝来自横浦。幸免事降表佥名谢道清,亦不识大都承旨赵孟頫。能令信公喜,辟汝置幕府。当年文墨宾,代汝一一数。参军谁,谢皋羽。僚佐谁,邓中甫。弟子谁,王炎午。独汝形躯短小,风貌朴古,步不能趋,口不能语。既无鸲之鹆之活眼睛,兼少犀纹彪纹好眉妩。赖有忠信存,波涛孰敢侮!是时丞相气尚豪,可怜一舟之外无尺土,共汝草檄飞书意良苦。四十四字铭厥背,爰汝心坚刚不吐。自从转战屡丧师,天之所坏不可支。惊心柴市日,慷慨且诵临终诗,疾风蓬勃扬沙时。传有十义士,表以石塔藏公尸,生也亡命何所之?或云西台上,晞发一叟涕涟洏。手击竹如意,生时亦相随。冬青成阴陵骨朽,百年踪迹人莫知。会稽张思廉,逢生赋长句。抱遗老人阁笔看,七客寮中敢嗔怒。吾今遇汝沧浪亭,漆匣初开紫衣露。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以手摩挲尚如故。洗汝池上之寒泉,漂汝林端之霏雾。俾汝留传天地间,忠魂墨气常凝聚。

白话文翻译

玉带生,我对你说。你产自端州,你来自横浦。幸免于签署降表,不认识大都的赵孟頫。能让信公高兴,被征召到幕府。当年的文墨宾客,一一为你数来。参军是谁,谢皋羽。僚佐是谁,邓中甫。弟子是谁,王炎午。唯独你形体短小,风貌朴素古雅,步履不能快,口不能言。既没有灵活的眼睛,也没有美丽的眉毛。幸好有忠信之心,波涛谁敢侮辱!那时丞相气概尚豪,可怜一舟之外无寸土,与你共同草拟檄文,意念良苦。四十四字铭刻在背,心志坚定不移。自从转战屡败,天命不可违。惊心于柴市之日,慷慨诵读临终诗,疾风扬沙时。传说有十义士,用石塔藏公尸,生也逃亡何处?有人说在西台上,白发老者泪流满面。手击竹如意,生前也相随。冬青成荫,陵墓骨朽,百年踪迹无人知晓。会稽张思廉,遇到你赋长句。抱遗老人搁笔观看,七客寮中不敢发怒。我今遇到你于沧浪亭,漆匣初开紫衣显露。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用手摩挲尚如故。用池上寒泉洗涤你,漂浮林端霏雾。使你留传天地间,忠魂墨气常凝聚。

注释

  • 玉带生:指砚台,因其形似玉带而得名。
  • 端州:今广东肇庆,古时产砚之地。
  • 横浦: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谢道清:南宋末年人物,具体事迹不详。
  • 赵孟頫:元代著名书画家。
  • 信公:指文天祥,南宋抗元英雄。
  • 谢皋羽:南宋末年文人,文天祥的幕僚。
  • 邓中甫:南宋末年文人,文天祥的幕僚。
  • 王炎午:南宋末年文人,文天祥的弟子。
  • 鸲之鹆之:指眼睛灵活。
  • 犀纹彪纹:指美丽的眉毛。
  • 柴市日:指文天祥被杀的日子。
  • 十义士:指为文天祥收尸的十位义士。
  • 西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晞发一叟:指白发老者。
  • 冬青:常绿植物,象征长寿。
  • 会稽张思廉:明代文人,具体事迹不详。
  • 抱遗老人:指朱彝尊自己。
  • 沧浪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海桑陵谷:指时间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彝尊(1629-1709),清代著名文人,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其诗文风格清新,尤工于词,与纳兰性德并称“南朱北纳”。

创作背景:此诗是朱彝尊在沧浪亭遇到一块名为“玉带生”的砚台时所作。诗中通过对砚台的描述,寄托了对文天祥等忠臣义士的怀念和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玉带生”砚台的描述,寄托了作者对文天祥等忠臣义士的深切怀念和敬仰。诗中,“玉带生”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通过对其形体、风貌的描写,展现了其朴素古雅的品质。同时,诗中通过对文天祥幕府中人物的列举,以及对文天祥临终诗的诵读,表达了对忠臣义士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

诗的结尾,作者通过对砚台的洗涤和留传,寄托了对忠魂墨气常凝聚的期望,展现了作者对忠臣义士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砚台的描写,抒发了对忠臣义士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带生,吾语汝。:开篇直接对砚台说话,赋予其人格化特征。
  2. 汝产自端州,汝来自横浦。:描述砚台的产地和来源。
  3. 幸免事降表佥名谢道清,亦不识大都承旨赵孟頫。:通过对比,突出砚台的忠贞不渝。
  4. 能令信公喜,辟汝置幕府。:描述砚台被文天祥所喜爱,并被征召到幕府。
  5. 当年文墨宾,代汝一一数。:列举文天祥幕府中的人物。
  6. 独汝形躯短小,风貌朴古,步不能趋,口不能语。:描述砚台的形体和风貌。
  7. 既无鸲之鹆之活眼睛,兼少犀纹彪纹好眉妩。:通过对比,突出砚台的朴素古雅。
  8. 赖有忠信存,波涛孰敢侮!:强调砚台的忠信品质。
  9. 是时丞相气尚豪,可怜一舟之外无尺土,共汝草檄飞书意良苦。:描述文天祥的豪气和与砚台共同草拟檄文的情景。
  10. 四十四字铭厥背,爰汝心坚刚不吐。:描述砚台背上的铭文,强调其坚定不移的心志。
  11. 自从转战屡丧师,天之所坏不可支。:描述文天祥的失败和天命不可违。
  12. 惊心柴市日,慷慨且诵临终诗,疾风蓬勃扬沙时。:描述文天祥被杀的情景。
  13. 传有十义士,表以石塔藏公尸,生也亡命何所之?:描述为文天祥收尸的十位义士。
  14. 或云西台上,晞发一叟涕涟洏。:描述白发老者的悲痛。
  15. 手击竹如意,生时亦相随。:描述砚台与文天祥的相伴。
  16. 冬青成阴陵骨朽,百年踪迹人莫知。:描述历史的变迁和忠臣义士的踪迹。
  17. 会稽张思廉,逢生赋长句。:描述作者遇到砚台并赋诗。
  18. 抱遗老人阁笔看,七客寮中敢嗔怒。:描述作者对砚台的珍视。
  19. 吾今遇汝沧浪亭,漆匣初开紫衣露。:描述作者遇到砚台的情景。
  20. 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以手摩挲尚如故。:描述时间的变迁和砚台的保存。
  21. 洗汝池上之寒泉,漂汝林端之霏雾。:描述对砚台的洗涤。
  22. 俾汝留传天地间,忠魂墨气常凝聚。:表达对忠臣义士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砚台赋予人格化特征,如“玉带生,吾语汝”。
  • 对比:通过对比突出砚台的朴素古雅,如“既无鸲之鹆之活眼睛,兼少犀纹彪纹好眉妩”。
  • 排比:列举文天祥幕府中的人物,如“参军谁,谢皋羽。僚佐谁,邓中甫。弟子谁,王炎午”。
  • 象征:通过砚台象征忠臣义士的精神,如“赖有忠信存,波涛孰敢侮”。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玉带生”砚台的描述,寄托了作者对文天祥等忠臣义士的深切怀念和敬仰。诗中通过对砚台的形体、风貌的描写,展现了其朴素古雅的品质,并通过列举文天祥幕府中的人物,以及对文天祥临终诗的诵读,表达了对忠臣义士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诗的结尾,作者通过对砚台的洗涤和留传,寄托了对忠魂墨气常凝聚的期望,展现了作者对忠臣义士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带生:砚台,象征忠臣义士的精神。
  • 端州:砚台的产地,象征砚台的来源。
  • 横浦:砚台的来源地,象征砚台的历史。
  • 谢道清:南宋末年人物,象征降表。
  • 赵孟頫:元代著名书画家,象征大都。
  • 信公:文天祥,象征忠臣义士。
  • 谢皋羽邓中甫王炎午:文天祥幕府中的人物,象征忠臣义士的群体。
  • 鸲之鹆之:眼睛灵活,象征美丽。
  • 犀纹彪纹:美丽的眉毛,象征美丽。
  • 柴市日:文天祥被杀的日子,象征忠臣义士的牺牲。
  • 十义士:为文天祥收尸的十位义士,象征忠臣义士的精神。
  • 西台:地名,象征忠臣义士的踪迹。
  • 晞发一叟:白发老者,象征历史的变迁。
  • 冬青:常绿植物,象征长寿。
  • 会稽张思廉:明代文人,象征历史的传承。
  • 抱遗老人:朱彝尊自己,象征对忠臣义士的敬仰。
  • 沧浪亭:地名,象征砚台的保存。
  • 海桑陵谷:时间的变迁,象征历史的变迁。
  • 寒泉霏雾:象征对砚台的洗涤和留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玉带生”指的是什么? A. 砚台 B. 玉带 C. 文天祥 D. 朱彝尊

  2. 诗中提到的“信公”是指谁? A. 朱彝尊 B. 文天祥 C. 赵孟頫 D. 谢道清

  3. 诗中提到的“十义士”是指什么? A. 为文天祥收尸的十位义士 B. 文天祥的十位弟子 C. 朱彝尊的十位朋友 D. 赵孟頫的十位幕僚

  4. 诗中提到的“西台”是指什么? A. 地名 B. 文天祥的墓地 C. 朱彝尊的住所 D. 赵孟頫的画室

  5. 诗中提到的“冬青”象征什么? A. 长寿 B. 美丽 C. 忠臣义士 D. 历史的变迁

答案

  1. A
  2. B
  3. A
  4. A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的另一首著名诗作,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纳兰性德《长相思》:纳兰性德的词作,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文天祥《过零丁洋》与朱彝尊《玉带生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忠臣义士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但文天祥的诗更加直接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而朱彝尊的诗则通过对砚台的描述,寄托了对忠臣义士的怀念和敬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彝尊诗集》:收录了朱彝尊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文天祥诗集》:收录了文天祥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山 南华十咏 其二 赠刘升之蛰龙岩 送朱伯海入京 十三夜月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一 早出阜城马上作 秋热二首 咏木棉花 春晚杂兴四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丢眉弄色 鹊验 可丁可卯 韭字旁的字 钩针 屮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齿字旁的字 元妃 三好两歹 心字底的字 弃甲曳兵 潘安县 锵铿 知难而行 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