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6:20
斋中读书 其十一 朱彝尊 〔清代〕
诗篇虽小技,其源本经史。 必也万卷储,始足供驱使。 别材非关学,严叟不晓事。 顾令空疏人,著录多弟子。 开口效杨陆,唐音总不齿。 吾观赵宋来,诸家匪一体。 东都导其源,南渡逸其轨。 纷纷流派别,往往近粗鄙。 群公皆贤豪,岂尽昧厥旨。 良由陈言众,蹈袭乃深耻。 云何今也愚,惟践形迹似。 譬诸艻蔗甘,舍浆啖渣滓。 斯言勿用笑,庶无乖义始。
诗篇虽然被视为小技艺,但其根源在于经典和历史。 必须储备万卷书籍,才能充分运用。 特殊的才能并不关乎学问,严叟不了解这些。 然而让那些空洞无物的人,却有很多弟子追随。 开口模仿杨陆的风格,对唐代的诗歌总是不屑一顾。 我看从赵宋以来,各家风格各异。 东都引导了其源头,南渡则偏离了轨道。 各种流派纷繁复杂,往往显得粗俗。 各位贤士都是英豪,难道都不明白其宗旨吗? 正是因为陈旧的言辞太多,抄袭才成为深深的耻辱。 为何现在的人如此愚蠢,只模仿表面的形式。 比如吃甘蔗,却舍弃了汁液只吃渣滓。 这些话不要笑,希望不要违背初衷。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尤以诗见长,与王士禛并称“南朱北王”。朱彝尊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是朱彝尊在斋中读书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看法。他认为诗歌虽被视为小技艺,但其根源在于经典和历史,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作出好诗。同时,他对当时诗坛的模仿风气表示不满,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创新,而不是简单模仿前人。
朱彝尊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深刻见解。他认为诗歌虽被视为小技艺,但其根源在于经典和历史,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作出好诗。他批评了当时诗坛的模仿风气,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创新,而不是简单模仿前人。诗中“别材非关学,严叟不晓事”一句,表达了对严羽《沧浪诗话》中某些观点的不认同。他认为诗歌创作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特殊的才能。
诗中“开口效杨陆,唐音总不齿”一句,表达了对模仿杨万里和陆游风格的批评,认为这种模仿是对唐代诗歌的不尊重。他强调诗歌创作应该追求创新,而不是简单模仿前人。诗的最后,他呼吁人们不要违背诗歌创作的初衷,要追求真正的艺术创新。
诗篇虽小技,其源本经史。
必也万卷储,始足供驱使。
别材非关学,严叟不晓事。
顾令空疏人,著录多弟子。
开口效杨陆,唐音总不齿。
吾观赵宋来,诸家匪一体。
东都导其源,南渡逸其轨。
纷纷流派别,往往近粗鄙。
群公皆贤豪,岂尽昧厥旨。
良由陈言众,蹈袭乃深耻。
云何今也愚,惟践形迹似。
譬诸艻蔗甘,舍浆啖渣滓。
斯言勿用笑,庶无乖义始。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强调诗歌创作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作者批评了当时诗坛的模仿风气,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创新,而不是简单模仿前人。他呼吁人们不要违背诗歌创作的初衷,要追求真正的艺术创新。
朱彝尊认为诗歌的根源在于什么?
诗中“开口效杨陆”指的是模仿谁的风格?
朱彝尊批评了什么风气?
诗中“譬诸艻蔗甘,舍浆啖渣滓”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1. A 2. A 3. B 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