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6:58
历山耕者知何处。田畔山如故。女墙如带指城中。别露平畴尖翠两三峰。依山凿佛人争拜。生怕金身坏。不知是佛是山灵。都说城南山似佛头青。
在历山耕作的人,知道那里是何处呢?田边的山依旧如昔。女墙如带,在城中指引方向。另一处,平畴中隐约露出两三座尖尖的翠峰。人们在山边虔诚地朝拜,生怕金身会损坏。不知道究竟是佛还是山的灵气。大家都说城南的山像佛头一样青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佛头青”意指某座山形似佛的头部,常用来比喻山的神圣和灵气。该诗提到的景象和信仰反映了道教和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交融。
作者介绍: 蒋士铨(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诗词清雅见称,作品常描写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与内心感受,具有浓厚的抒情特点。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背景下,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依恋以及对宗教信仰的虔诚。诗中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信仰的探讨。
《虞美人八首 其二》是一首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作,展现了清代诗人对山水的细腻观察与深情描绘。诗的开头通过“历山耕者知何处”引入,营造出一种问询的氛围,似乎在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田畔的山依旧如故,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却未能改变自然的本色。
接着,诗人描绘了“女墙如带”的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城中山水的相互映衬。在“尖翠两三峰”的描写中,诗人运用了形象的比喻,给人以清新的视觉感受。人们在山边虔诚地朝拜,表现出对自然和宗教的敬畏,生怕“金身坏”,反映了人们对信仰的执念与追求。
诗的最后一句“都说城南山似佛头青”将自然景观与宗教意象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的关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宗教的敬畏,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信仰的和谐关系,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神秘与人文内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历山”指的是:
A. 一种耕作方式
B. 一座特定的山
C. 一个人的名字
D. 一种农作物
诗中“女墙如带”是指:
A. 城墙的形态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风俗
D. 一种动物
诗中的“金身”主要指的是:
A. 金色的山峰
B. 佛像的金色身躯
C. 人的财富
D. 一种装饰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虞美人八首 其二》的详细解析和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