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苑绝句 其一》

时间: 2025-07-28 15:09:24

诗句

新衙门接旧衙门,二广前车属内阍。

此事自怜殷鉴在,唐家神策汉西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5:09:24

原文展示:

新衙门接旧衙门,
二广前车属内阍。
此事自怜殷鉴在,
唐家神策汉西园。

白话文翻译:

新衙门与旧衙门相连,
二广的前面,车马在内庭聚集。
这件事情让我感到怜惜,因为殷商的教训仍在。
唐朝的神策军驻扎在汉代的西园。

注释:

  • 新衙门:指新的官署或衙门。
  • 旧衙门:指旧的官署或衙门。
  • 二广:指的是广场或道路,可能是特指某个地方。
  • 属内阍:指车马聚集在内庭,阍是指院子或围墙。
  • 殷鉴:历史上的殷商朝代,殷鉴在这里指的是殷商的教训。
  • 神策:指唐朝的神策军,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力量。
  • 西园:指汉朝的西园,可能是指当时的一处著名的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祖荫(1626-1700),字伯煦,号澄江,清代诗人,曾任职于官场,擅长诗文,作品多描写社会风貌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背景为官场的更迭与变迁,同时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诗歌鉴赏:

《南苑绝句 其一》通过对新旧衙门的描写,展现了官场的变迁与历史的延续。诗的开头用“新衙门接旧衙门”引入,展现出一种历史的延续感,表明新旧交替的过程并非突然,而是相互连接的。接下来的“二广前车属内阍”则描绘出繁忙的官场生活,车马聚集在衙门前,显示出权力中心的热闹与人声鼎沸。

而“此事自怜殷鉴在”,则把视线转向历史,诗人通过殷商的教训,提醒人们要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种自省的态度让整首诗带有一种沉重的思考色彩。最后一句提到“唐家神策汉西园”,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权力变迁后果的深刻反思,表明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蕴深远,展现了潘祖荫作为清代诗人的深厚功底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衙门接旧衙门:新旧交替,映射历史的延续。
  2. 二广前车属内阍:描绘着官场的忙碌与繁华。
  3. 此事自怜殷鉴在:表达对历史教训的怜惜与反思。
  4. 唐家神策汉西园:历史的回顾,暗示权力的变迁与教训。

修辞手法

  • 对比:新旧衙门的对比,反映历史的延续。
  • 暗喻:殷鉴与历史教训的暗喻,警示后人。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历史的教训与官场的变迁,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衙门:权力与政治中心的象征。
  • 车马:繁华与权力的象征。
  • 殷鉴:历史教训的象征。
  • 神策:军事力量与权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衙门”与“旧衙门”分别象征什么? A. 新旧权力的交替
    B. 新旧文化的传承
    C. 新旧生活方式的变化
    D. 新旧建筑风格的对比

  2. 诗中提到的“殷鉴”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教训? A. 春秋战国
    B. 汉朝
    C. 唐朝
    D. 殷商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唐家神策”主要指的是? A. 唐朝的文化
    B. 唐朝的军事力量
    C. 唐朝的经济
    D. 唐朝的政治体制

答案

  1. A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对比《南苑绝句 其一》与《春望》,两首诗都涉及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但《春望》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南苑绝句》则更关注官场的变化与历史教训。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及其影响》
  • 《唐诗三百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思越人 孙鸿士双山游屐图,次孙葆光韵 思越人 七夕 思越人 思越人•题余氏女子绣西子浣纱图,同程村、阮亭作 思越人•高轩过 思越人(题挟弹人) 尉迟杯 春暮别褚又梅、金丽生,秋始相见。余又将出游,用美成韵留别 尉迟杯 以荞为千丝汤饼,成都治之最精,顾无表微者,赋之诒好事者品焉 尉迟杯(题卢石溪响碧琴所) 尉迟杯 早春返棹白门,信宿邗上,言愁无据,用夏剑丞涩韵写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虫字旁的字 浮头滑脑 求神 抠迎 包含捆的词语有哪些 尢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舳舻千里 温开头的成语 观赏植物 行不苟合 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歺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泰山之安 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冽的词语有哪些 治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