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4:49
胡笳曲 十拍
作者:文天祥 〔宋代〕
今年臈月冻全消,
天涯涕泪一身遥。
诸将亦自军中至,
行人弓箭各在腰。
白马嚼啮黄金勒,
三尺角弓两斛力。
胡雁翅湿高飞难,
一箭正坠双飞翼。
今年腊月的寒冷已经全消,
天涯海角泪水湿透了衣裳。
各位将领也纷纷从军中赶到,
行人身上都挂着弓箭。
白马在啃食黄金镶嵌的缰绳,
三尺长的弓箭需要两斛的力气。
胡雁的翅膀湿透了,难以高飞,
一箭正中,双翼俱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廷辅,号宋瑞,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在抵抗元朝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色,以其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而闻名。
创作背景
《胡笳曲 十拍》是在南宋灭亡前夕创作的,文天祥在抵抗元军的战争中,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情感与对故国的思念。诗中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家国的深切忧虑。
《胡笳曲 十拍》以强烈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战乱中的悲壮景象。全诗通过描写寒冷的腊月和泪水,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故国的忧虑与思念。诸将齐聚,行人手持弓箭,展现出一种悲壮的集结,暗示着即将来临的战争。白马与黄金勒的描写,反映了战争的奢华与残酷,突显了士兵在美好与痛苦之间的挣扎。最后几句提到的胡雁,象征着北方的敌人,湿翅高飞难,一箭正中,双飞翼落,生动地描绘出战争中的无奈与绝望。整体上,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上饱满,体现了文天祥作为爱国者的深情与无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白马嚼啮黄金勒”)和拟人(如“胡雁翅湿高飞难”),通过生动的意象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战争、思乡与民族情感展开,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战斗的无畏,展现了他作为爱国者的坚定信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臈月”指的是哪个月份?
A. 一月
B. 十二月
C. 二月
D. 三月
“胡雁翅湿高飞难”中,“胡雁”象征什么?
A. 友人
B. 敵人
C. 家乡
D. 战友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爱情
B. 乡愁
C. 战争与爱国
D. 生活琐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与思乡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战斗的渴望。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相似主题下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的差异。
推荐书目